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一连分身隔空传,Lenovo One带来设备协同新体验

时间:2019-12-09 19:16:53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随着智能化脚步的迈进,智能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变的越来越多,而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智能设备进行简单的“单兵作战”,而是需要这些多样的设备之间能够相互打通,协同操作。今日,联想正式上线了Lenovo One智能协同引擎,帮助用户实现设备之间协同互联。目前,它主要具有三大功能:“一连“,跨设备快速融合,快速连接手机及电脑;”分身“,双屏多控多任务协作,智能手机的应用也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多任务同步执行;”体感隔空传“,共享文件支持体感手势操作,文件轻松传输。Lenovo One已率先支持YOGA C940、YOGA S940及联想Z6 Pro手机,实现了电脑和手机互联互通、智能协同。

(尝鲜版链接:one.lenovo.com)

首先,“一连”是指设备之间的快速发现和连接,最大程度上简化用户的操作。如果两台设备已经登录了Lenovo ID,用户便可以通过Lenovo One快速在两台设备中建立唯一连接。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否有网,都能快速建立连接,将多个设备轻松聚焦在一块屏幕,实现无障碍操控。比如说,用手机跟电脑相连,手机系统可以完美融合进电脑,在电脑上可以自由随心的使用手机系统和应用,查看手机文件和照片,进行跨设备文件闪传,享受无比精彩的融合体验。

2.jpg

“分身”功能实现“双屏多控”多任务协作,即利用非镜像投屏技术,实现了跨设备手机分身的功能。也就是说用户使用“分身”功能时,既可以在手机上接打电话或者追剧,又可以屏幕扩展至电脑,刷微信朋友圈或者办公。这个功能让手机一分为二,可以同时使用不同的应用,目前这项技术也是联想业内首家创新实现的。

3.jpg

Lenovo One不仅支持屏幕内拖拽文件进行互传,还支持体感手势操作,用手拍一拍手机就可以进行隔空秒传。用户只需轻轻拍一拍手机,手机上的资料、照片等就可以及时传输至电脑。“隔空传”的功能则可以极大便利文件的相互传输,交互操作更加方便。

4.jpg

基于物联网发展的时代浪潮,联想Lenovo One应运而生,变革了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它通过蓝牙快速连接,实现电脑反向操控手机,极速互传文件,从而打破设备之间的限制,提高了办公效率。使用Lenovo One,用户可以始终用一套人机交互的操作原则,省去了手机点击、鼠标操作、再到电脑键盘输入的繁琐操作。相较于早些问世的华为的一碰传技术,用户若想要将手机图片传输到电脑,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即1、手机支持NFC功能 ;2、需设备的固定区域相碰才可完成。从第一点来说,NFC连接传输效率较比蓝牙更低,文件传输速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对设备的硬件也存在一定要求。而从第二点来说,碰一碰的操作则对互传设备的距离范围产生限制,无法让用户体会到手机、电脑设备合二为一的融合感。而通过Lenovo ID登录即连、拍一拍文件隔空秒传,再到“双屏多控”多任务协作手机分身功能的实现,省去了设备需要依赖于NFC且需要智能设备相碰的多步骤繁琐操作,Lenovo One带来了更融合,更便捷的智能设备协同操作体验。

5.jpg

联想Lenovo One设备协同引擎,最大限度避免Android系统和Windows系统交互的差异,打破了设备和系统之间的壁垒,为用户带来人机交互的新体验。在前不久的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提出了个人智能生态布局“deeeP”。即以“人”为中心,由智能设备(smart Device)、设备协同引擎(cross-device Engine)、智能家庭服务器(home Edge server)及应用服务生态(app/service Ecosystem)四大基石作为支撑,打造完美的个人智能体验(People-oriented smart experience)。作为设备协同引擎的Lenovo One则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是开启智能生活的引擎,帮助用户进行电脑和手机之间的协同互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Lenovo One协同能力和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据悉,在未来Lenovo One将会有更多的功能上线,支持更多种类的智能设备。同时为第三方提供开发包和服务接口,支持第三方场景和设备的接入,逐步丰富并完善设备协同生态,为用户创造更有新意的生活体验。

更多热门内容
苹果面临重大反垄断指控:曾考虑开发安卓版Apple Watch却放弃
【ITBEAR科技资讯】3月22日消息,美国当地时间21日,科技巨头苹果公司面临重大法律挑战。美国司法部联合16个州及地区检察长总长,共同对苹果公司提起反垄断诉讼,指控其利用非法手段垄断智能手机市场,对消费者、开发商以及竞争对手造成损害。据起诉书指出,苹果公司通

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