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手机功能用得好!引导“熊孩子”健康玩微信小游戏没烦恼

时间:2020-03-31 17:57:45来源:互联网编辑:星辉

“神兽出笼,请做好准备!”随着中小学正式开学时间不断延后,家长和老师的交接仪式也随之推迟。面对寒假的“驯兽”规划,很多家长朋友开始犯难。一面是学业,一面是网络游戏的巨大吸引力,到底怎么做才能有效把控孩子的游戏时间,做到真正的劳逸结合呢?

微信已经成为日常社交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合成、消除、模拟、动作和桌游,各种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微信小游戏对于自制力较差的孩子而言吸引力确实较大。

为了避免因精力过多地用于玩游戏,导致孩子出现成绩下滑、视力下降,众多家长老师可以说费尽了“脑细胞”。有的家长朋友尝试过没收孩子的手机,有的则选择修改自己的手机密码,还有的甚至选择对游戏和微信都全部卸载……但这种的斗智斗勇中,家长们一般是赢不了孩子的,因为切断源头一劳永逸并不现实,一味的“高压手段”容易引发孩子的反弹情绪。如何才能有效地让孩子们合理适度接触微信小游戏,实现真正的劳逸结合呢?

近日,为了更好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微信小游戏宣布平台上的小游戏将全面接入腾讯健康系统,并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范,实行全面实名制,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和消费金额。

在小游戏界面,未经实名的用户点击弹出提示框的“去实名”,即进入实名认证流程:用户填写有效身份信息后点击“提交”,即可通过公安提供的检验接口,完成信息检验和实名认证。

IMG_256

经过实名检验后,孩子们的游戏时长及时段也将受到严格限制。其中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超过1.5小时;每日22时至次日8时,未成年人用户将无法使用小游戏服务。

更加贴心的是,微信平台还将以年龄为阶段,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未满8周岁用户,不能使用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不过,除了平台方在技术层面的努力外,保护未成年人还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在微信小游戏方面,家长只要稍加了解并对游戏平台的防沉迷体系合理利用,就可以很好地把控孩子的游戏时间。比如每一个微信小游戏的右上角的默认菜单,打开后都有一个“成长守护”的按钮,打开之后就可以看到一个“未成年人成长守护”的主界面。

IMG_257

绑定孩子的微信号是守护的第一步:在和孩子进行充分沟通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可以用孩子微信扫描二维码,或者直接发链接给孩子让其自行点击确认,以此将孩子的微信号绑定。此后,孩子所有微信小游戏的过程都将在家长的监管之下。

IMG_258

家长借助这一功能,可以及时了解孩子们在小游戏中的游戏动态和消费情况的工具。它不仅可以查询诸如游戏名称、游戏时长等游戏情况,而且当孩子登录微信小游戏或在小游戏中充值消费时,家长朋友们还会收到相关的推送通知。

除此之外,这个程序还可以让家长们开启“上帝模式”:比如可以设置游戏时长、时段或 “一键禁玩”,如果发现孩子 “偷偷玩游戏”,还可以把孩子 “踢下线”。在这样的“大杀器”面前,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想想就觉得超级实用?

IMG_259

其实,早在2005年,互联网发展初期,我国便开始了对引导未成年人健康参与网络游戏的探索。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今天,如何有效引导青少年适度游戏,也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早在2018年4月微信小游戏上线初期,微信就已经支持开发者接入平台提供的防沉迷接口(wx.checkIsUserAdvisedToRest),以便开发者根据该接口提示用户进行健康的游戏行为。

去年1月,腾讯宣布微信小游戏全面接入成长守护平台,在强大平台功能的加持下,家长朋友们只要学会使用成长守护平台这招,就可以管住孩子们那颗一直想要玩游戏的心了。而此次健康系统的接入更加主动直接且有效地提供了“强制”管理,实名+限制的双措施,让家长们更加安心。

部分约束自制力较差,身心尚不健全的中小学生很难合理安排自己的游戏时间,但单靠平台方的有力举措和家长的大力监管也不足以帮助孩子们学会自我管理。在平台和家长之外,整个引导的过程也需要学校、老师、游戏开发商各方的通力合作和配合,切实地落地和执行相关的政策法规,构建理智和良性的游戏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把控孩子的游戏时间,做到真正的劳逸结合,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