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省遵义市,一场意外的考古发现揭示了南宋时期的一段辉煌历史。原本计划将杨家湖改造成大型水库的工程项目,却在施工过程中意外挖掘出一座千年古墓,其棺椁抓钉竟由纯金打造,这一发现令人震惊不已。
遵义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雨量充沛,但也因此成为洪水和泥石流频发的地区。为了缓解自然灾害带来的问题,政府决定改造新浦镇的杨家湖,将其扩建为大型水库。然而,在工程动工前,按照当地规定,所有工程项目都必须先进行考古勘测,以避免破坏潜在的文物遗迹。
考古队在例行勘测时,在杨家湖底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土质区域。尽管初步挖掘显示这是一个普通的土坑葬,通常用于普通百姓,但考古队并未因此放弃,继续进行了拯救性的发掘工作。在挖掘的第三天,一名工人意外发现了一个金条,实际上是棺椁上的抓钉。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考古专家的注意,因为通常情况下,即使是身份尊贵的王侯将相,其棺椁也仅使用银钉。
这座古墓的独特之处引发了考古专家的诸多疑问。为何一位身份可能极为尊贵的人物会选择以如此不起眼的土坑木椁墓下葬?为了解开这些谜团,考古队继续深入挖掘,逐渐揭示了这座古墓的双层结构,上层几十平米,下层则有一百多平米,且为双层双室并列的合葬墓。
墓室内陪葬品的奢华程度彰显了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包括80余件金银器,如碗、筷、匙、盆、酒壶、杯、烛台、钥匙以及精美首饰等,还有玉器刀剑等。其中,一套螭首金杯、金盘尤为引人注目,其设计精妙,工艺精湛,具有南宋时期的典型特征。
据ITBEAR了解,墓中出土的环首金柄宝剑、木胎银皮盾和弓箭等兵器,进一步印证了墓主人与南宋时期的紧密联系。尽管南宋以重文轻武著称,百姓不得私藏武器,但这座古墓中的兵器却为解开墓主人身份提供了关键线索。
最终,一件刻有“乙卯田都统司公用”的银烛台为解密墓主人身份提供了关键证据。经过考古专家的不懈努力,结合当地村民提供的信息,确认这座千年古墓的主人为南宋播州第十四世土司杨价夫妇的合葬墓。杨价是一位英勇善战、文学功底深厚的名将,曾在南宋末年率领军队抵抗蒙古军的南侵,为朝廷作出巨大贡献,去世后被追封为“威灵英烈侯”。
这座古墓之所以以土坑木椁的形式存在,是因为当时蒙古军正虎视眈眈,时间仓促,且石料紧缺。杨价选择这种墓葬形式,既是为了防止盗墓,也是为了防止蒙古军的报复。这一明智的选择使得墓室及陪葬品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成为唯一一个未被盗取的杨氏土司墓葬。
此次挖掘工作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南宋时期的丧葬习俗、制度等历史信息,还展示了当时的经济、工艺水平。这座古墓的发现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南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