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三菱四缸发动机加持,日产奇骏PHEV明年上市,期待吗?

时间:2024-10-18 16:13:28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ITBEAR】日产汽车公司近日宣布,其奇骏插电式混合动力版(PHEV)将于2025年正式上市并启动销售。同时,这款新车有望明年在国内市场投产。据了解,奇骏插混车型可能会提供一个容量为20千瓦时的电池组选项,该电池组在WLTP工况下纯电续航里程约为61公里,能够满足日常通勤需求。

然而,与国内市场的同类车型相比,这一续航表现并不突出。例如,比亚迪宋PLUS DM-i的入门车型WLTC续航里程为60公里,而其他车型则分别为91公里和128公里。因此,奇骏PHEV在国内市场可能会搭载新的电池组,以更好地适应国内需求。借助东风日产在PHEV研发方面的经验,奇骏PHEV的本土化进程有望更加顺利。

在性能方面,奇骏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预计将拥有248马力的综合输出功率和450牛·米的扭矩,满足大多数驾驶者的需求。通过借鉴三菱的技术和市场验证,日产正在加速其在插混领域的研发进程,为未来PHEV车型的推出做好准备。

插混车型在中国市场正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数据显示,插混车型在新能源销量中的占比已从2021年的17.4%提升至2023年的31%,并在2024年前8个月达到了40%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纯电动车型的销量增幅已大幅放缓。随着越来越多品牌加入插混阵营,这一市场趋势愈发明显。

日产选择此时推出奇骏PHEV,无疑是在顺应市场潮流。考虑到奇骏在中国市场的深厚基础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奇骏PHEV有望在未来市场中取得良好表现。然而,面对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一汽-大众等竞争对手在插混领域的积极布局,日产需要加快步伐,以抢占市场先机。

总体而言,插混车型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奇骏PHEV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日产需要迅速行动并确保产品质量,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更多热门内容
2025款比亚迪唐DM-i来袭,混动升级,亏电油耗仅5.75L?
当然了,比亚迪肯定不会止步于此,未来可能还会推出唐L或者其他类似定位的车型,给咱们消费者更多选择的空间。当然了,五连杆后悬挂也是一大亮点,操控性肯定会有提升。整体来看的话,2025款唐DM-i的变化主要集中在…

2024-10-18

丰田章男忧虑:纯电动汽车普及,燃油车员工将何去何从?
10月10日他说,如果全球转向纯电动汽车,必然会导致大量从事燃油车工作的日本人失业。因为在中国,也出现了一些专家学者担心,新能源汽车崛起之后会导致传统燃油车车企员工丢失工作机会的事情。暂时隔壁邻居还没办法在国…

2024-10-18

吉利雷神系统真牛?亏电油耗2L/100km,续航竟超2200km!
近日从网络上获取一组搭载吉利全新雷神混动轿跑SUV路试谍照,新车基于吉利e-CMA平台打造的中型SUV,目前还不知上市时间。动力上,搭载全新雷神电混系统,亏电油耗2L/100km,满油满电续航或超2200km…

2024-10-18

长城称中国混动新车已告别常压油箱?行业新动向!
长城汽车在文中表示,回溯到2023年4月11日,长城汽车基于对行业规范以及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注,向生态环境部反馈了某车企在混动车型中使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长城汽车在文中透露…

2024-10-18

远程星瀚H再破纪录,绿色甲醇续航1522.9公里,重卡新篇章?
醇氢电动是中国新能源特色战略技术路线,也是纯电构型的全面升级,从技术优势看,远程星瀚H醇氢电动牵引车拥有1500公里超长续航,相较充电车型,续航里程长2-3倍以上,补能建设成本仅为充电站的10%,运营成本相当…

2024-10-18

10万级混动SUV对决!深蓝S07与宋PLUS DM-i,谁更值得买?
乘坐对比:深蓝S07前排座椅功能更多,宋PLUSDM-i后排支持靠背调节深蓝S07的轴距达到2900mm,达到中型SUV的级别,这个优势直接体现在后排空间上。两车外观设计各有风格,座舱科技感到位,乘坐空间也都…

2024-10-18

充电桩“低电价高服务费”,用户真成“韭菜”了?
IT之家10月18日消息,中工网今日发文,点名“充电桩靠低额电价高额服务费收割用户”,称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桩成了车主的“刚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价格不透明、充值容易退余额难、用超低电价吸引车主然后收取…

2024-10-18

特斯拉超级充电桩数量破6万,充电网络再升级!
特斯拉第6万个超级充电桩恰好位于日本的第600座超级充电站内。

2024-10-18

日产PHEV明年亮相,能否掀起市场波澜?
日产的PHEV,明年见

2024-10-18

内卷之下,汽车行业如何破局求生?
新车发布会上,车企们竞相标榜自己为“同级别价格最低”,仿佛低价成了唯一的竞争优势。长期的低价竞争,不仅会侵蚀品牌价值,还可能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这些数字背后,不仅是车企的财务困境,更是整个…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