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际空间站的安全状况引发了全球关注。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空间站出现了严重的空气泄漏和船体裂缝问题,这些问题正不断加剧,甚至可能导致空间站解体。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着手制定紧急撤离计划,以备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站内宇航员。
国际空间站自2000年起逐步建设,至2011年完成全面装配,原设计服役期为15至20年。然而,由于缺乏替代平台,该空间站已进入延期服役阶段,原计划将于2031年退役。但随着老化问题的日益严重,这一延期计划恐难以为继。一旦国际空间站无法继续服役,中国天宫空间站将成为太空中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的漏气问题早在五年前就已被发现,但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反而逐渐恶化。据NASA今年10月底的一份报告,空间站已知存在4处裂缝和50处潜在隐患。这些问题长期悬而未决,迫使宇航员不得不为可能的紧急撤离做准备。特别是2013年太阳能电池板受损和2016年窗户出现裂纹后,空间站的维护压力日益增大。
尽管宇航员们使用密封剂和胶带进行了临时修补,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目前,空间站每日的空气泄露量高于标准值的2至2.5磅,今年4月甚至一度达到3.7磅。尽管经过紧急处理,泄露情况有所缓解,但仍未完全停止,这意味着还有更多未知的裂缝存在。
面对这些威胁,NASA已将空间站的危险等级提升至最高级别。国际空间站的困境与美国的主导地位密切相关。由于美国产业金融化导致的实体工业体系空虚,其对外太空探索的能力正逐渐减弱。作为美国航天的长期承包商,波音公司近期陷入了系统性工业质量缺陷的困境,导致两名美国宇航员在年初搭乘波音飞船上天后,不得不被迫在国际空间站滞留至今。
国际空间站由美国和俄罗斯主导,英国、欧盟、日本等多国参与,而中国则被美国排除在外。当前,美国和俄罗斯的地缘冲突也影响了国际空间站内的合作分工,使得这一多国合作项目正面临瓦解的风险。
与此同时,中国自行建设的天宫空间站正在逐步接替国际空间站的多边平台职能。天宫空间站以中文作为主要工作语言,这体现了中国在技术和建造上的独立性。中国正向各国科研团队开放合作机会,各国只需向中方申报项目内容,获得通过后即可培训宇航员,并搭乘中国飞船进入空间站执行预定任务。
从人造卫星到空间站,从月球背面采集月壤到正在推进的载人登月计划,中国航天在稳步铺设人类通往外太空的道路。随着商业航天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和自动化设备在外空的系统性应用,中国航天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