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战:小鹏辟谣软包电池,硬壳电池成主流?

时间:2024-11-25 22:01:10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近期,小鹏汽车官方就网络上关于小鹏P7+车型电池类型的传言进行了澄清。公司明确表示,小鹏P7+实际采用的是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所提供的方形铝壳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而非网络上流传的软包电池。小鹏汽车呼吁广大网友理性对待网络信息,避免信谣传谣。

这一澄清引发了公众对软包电池技术的好奇。软包电池是否真的如博主所言被小鹏P7+采用,还是仅仅是网络谣言?这一事件也再次将汽车制造商与汽车博主之间的争议推向风口浪尖,使得软包电池技术成为讨论的焦点。

软包电池技术其实并不算是新能源领域的“新面孔”。早在上世纪90年代,软包电池就已开始发展,并在1998年就有技术团队尝试将其应用于汽车之上。软包电池采用铝塑膜作为包装材料,相较于传统金属外壳电池,具有柔软性和可弯曲性,设计更加灵活。同时,由于没有了金属外壳,软包电池更轻,能量密度也更高。

然而,尽管软包电池在能量密度上具有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并未得到广泛推广。这主要是因为软包电池的铝塑膜供应体系单一,且主要依赖进口,导致成本较高。软包电池的结构强度不足,需要额外的塑料支架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能量密度高的优势。在电池性能和容量衰减方面,软包电池也不如主流的方形铝壳电池。

更重要的是,软包电池在安全性方面存在隐患。其结构耐用性不如方形铝壳电池,在极端情况下(如激烈碰撞)容易发生电解液泄漏,导致热失控的风险。软包电池独特的软包覆设计使其结构强度远低于硬壳电池,内部结构复杂,热量释放困难。一旦遇到超出其设计能力的冲击,热失控将难以避免。

由于这些原因,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商纷纷转向使用化学性质更稳定的硬壳电池和材料体系,以及成本更低的磷酸铁锂电池。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软包电池已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国内外市场上,仍有部分车型采用软包电池技术。

尽管软包电池在某些方面仍具有优势,如智能手机领域就广泛采用软包电池,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安全性始终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因此,主流的新能源乘用车几乎已经不再使用软包电池。为了证明自家电池包的安全性,车企们纷纷组织了各种极端测试,如重摔、切割、穿刺、盐水浸泡、火烧等,以展示其电池的可靠性。

尽管软包电池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但并不意味着其没有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出现为软包电池提供了新的可能。或许在固态电池商用之后,电解液将退出历史舞台,届时软包电池将有机会重新获得市场的青睐。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