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消费者的购车观念正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与其选择一辆使用不便的纯电动车,不如选购一辆集燃油与电动优势于一身的混合动力车,这种车型因其更高的实用性和适应性而备受青睐。
销售数据清晰地反映了这一趋势:今年前10个月,纯电动车的销量增速仅为19.9%,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量增速则高达74.7%,两者的市场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
混合动力车,简而言之,是通过优化发动机和电机的协作,使它们各自在最适合的工作区间内运行,从而实现最佳的能效。具体实现方式是,低速时采用串联模式,由电机纯电驱动;高速时则转为并联模式,发动机和电机共同驱动车辆,这样的设计既弥补了电机在高速时的不足,又减少了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
然而,在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技术路线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比亚迪的DM-i系统采用了单挡串并联结构,而奇瑞、吉利、长城等国内大厂则更倾向于多挡DHT串并联结构。从字面上看,多挡混动无疑比单挡混动更复杂。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多挡混动就更先进呢?两者在使用上有何差异?消费者又该如何选择?让我们来一一解析。
单挡串并联结构相对简单,发动机以固定齿比驱动车轮或与发电机相连,这个齿比接近传统燃油车的高挡位。因此,只有在车速达到某个区间时,发动机才会介入直驱。由于发动机在“高挡位”工况下工作,其余时间主要休息或仅为电池充电,因此单挡混动往往非常省油。
然而,单挡混动在馈电状态下加速或高速持续加速时,可能会遇到动力不足的问题。由于电量不足,电机无法提供足够的动力,而发动机受限于单挡齿比和自身动力性能,要么无法参与直驱,要么即使参与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动力,导致车辆加速乏力且油耗增加,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失速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车企们开始采用多挡混动技术。多挡混动通过增加一个多挡位的变速箱(主流的有两挡和三挡DHT),使发动机在更宽的速度范围内都能介入直驱,从而改善车辆的动力性能并减少高速失速的情况。
不过,多挡结构也有其缺点。首先,物理结构的复杂性增加了成本;其次,挡位增多后,发动机和电机的匹配、换挡逻辑和调校也变得更加复杂,如果调校不当,未必能达到省油的效果;最后,发动机在低速时也能介入直驱,意味着其工作时间比单挡混动要多,油耗也会相应增加。
从使用体验上看,单挡混动更注重省油,而多挡混动则更全面,但油耗略高。因此,消费者在选择时应根据自己的用车场景和需求来决定。
如果主要在城市内用车且更看重使用成本,单挡混动无疑是最佳选择。随着车企对车辆保电技术的重视,失速等极端情况发生的几率会越来越小。而如果对性能有更高要求,希望使用场景更加全面,且不介意稍微增高的油耗,那么多挡混动则是更好的选择。
从市场销量来看,截至今年9月,混动车型销量TOP10中,有9个都是单挡混动车型。市场的选择已经迫使一些原本支持多挡混动的车企开始转向单挡混动,使得单挡混动的选择越来越多。例如,吉利今年推出了EM-i单挡混动系统,首款搭载该系统的车型星舰7在WLTC馈电状态下的油耗为4.85L/100km,实测时甚至跑出了更低的油耗。奇瑞也基于C-DM平台推出了单挡混动系统,搭载在风云A8、T9等车型上,这些车型在实测中表现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