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本市场再度聚焦民生银行,起因是新希望集团再度出手,拟通过其子公司新希望化工增持民生银行股份,此举或将使新希望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超过5%,触发监管核准程序。这一动作,无疑为民生银行的新一轮资本博弈拉开了序幕。
民生银行近期利好消息频传,先是证监会发布市值管理指引,鼓励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特别是针对长期破净公司,要求制定价值提升计划。这一政策指引无疑为民生银行等破净银行带来了希望。11月18日,银行板块表现抢眼,尤其是市净率较低的个股涨幅更为显著。然而,尽管民生银行也在这波涨势中有所表现,股价单日上涨7.43%,创下了年内单日最大涨幅,但随后几个交易日的回撤,让投资者的热情迅速降温。
截至11月22日,民生银行的市净率仅为0.309,稳居A股上市银行股“破净”榜单末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指数年内涨幅已超过30%,而民生银行年内累计涨幅仅为14.16%,在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排名靠后。这一现状,无疑加剧了市场对民生银行未来发展的担忧。
民生银行股价的疲软,背后是资本市场的用脚投票。一方面,银行股破净通常意味着资产质量下降或盈利能力不足,民生银行也不例外。截至2024年三季度,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虽然持平,但仍排在股份制银行倒数第二位,资本充足率也呈现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大幅破净也反映出市场对民生银行市场地位变化的担忧。在经济运行压力加大、利率波动、经济周期等因素的影响下,民生银行的盈利能力未能达到市场预期,投资者信心下降。
从业绩层面来看,民生银行也面临着双降压力。2024年前三季度,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16.60亿元,同比下降4.37%;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304.86亿元,同比下降9.21%。拉长周期来看,民生银行的营收规模已连续三年下降,净利润虽然勉强维持增长,但增幅也明显放缓。这一现状,无疑加剧了市场对民生银行增长压力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民生银行的股东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深圳立业自2023年三季度开始大举买入民生银行股票,目前已位列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第四位。而泛海系则因债务纠纷出局,彻底失去了对民生银行的影响力。新希望集团此次拟增持民生银行股份,若获核准实施,有望超越立业集团,成为民生银行第四大股东。这一变化,无疑将对民生银行的内部影响力进行重新洗牌。
在管理层方面,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自2020年上任以来,一直在推动民生银行的改革。他加大了对不良贷款的清理力度,并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然而,这一改革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比如在高迎欣上任之初,民生银行业绩不佳时,其高管的高薪就曾引起讨论。尽管近年来民生银行高管薪酬有所下降,但高迎欣的薪酬依旧领跑上市银行高管薪酬榜。这一现状,也引发了市场对民生银行管理层责任担当的质疑。
面对重重压力,民生银行需要主动调整业务结构、风险管理策略,以达到市场预期并改善投资者信心。同时,随着新股东的加入和管理层的调整,民生银行也需要在关联交易、普惠金融等领域寻找新的发展路径。只有这样,才能重塑市场信心并推动民生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