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这位曾在中国咖啡市场独占鳌头的巨头,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根据2024财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数据,星巴克中国的同店销售额遭遇了14%的同比下滑,交易量和客单价也双双走低。全年净利润下滑8.75%,至37.64亿美元,全年营收虽微增0.62%,达到361.76亿美元,但Q4营收却同比下降3.14%,至90.74亿美元。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营收下滑1.4%,降至29.58亿美元。这一数据背后,是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以及消费者偏好的快速演进。
近年来,瑞幸咖啡等本土品牌迅速崛起,不仅在2023年全年收入上超越了星巴克中国,更以其灵活的价格策略和多样的营销活动,赢得了大量消费者的青睐。与此同时,库迪、Manner与Tims等新咖啡品牌也在积极挖掘中国市场的潜力,进一步压缩了星巴克的市场份额。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星巴克中国表示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增长途径,其中包括探索与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尽管星巴克并未透露出退出中国市场的意愿,但引入中资战略合作伙伴的计划已经在酝酿之中,这无疑是其试图重振中国市场地位的关键一步。
然而,星巴克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于此。随着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的提升,低价和性价比成为了市场的新宠。尼尔森IQ的调研数据显示,在意低价的消费者占比从20%上升至35%,看重性价比的消费者占比也有所增长。这一变化直接推动了咖啡市场的价格战,瑞幸等本土品牌率先发难,通过一系列促销活动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面对价格战的压力,星巴克曾一度保持克制,不愿牺牲经营利润率来换取销售额。然而,在市场的洪流中,星巴克也不得不加入这场战役。今年以来,星巴克在直播间和团购等渠道推出了多项优惠策略,打破了其固守多年的高价策略。
尽管星巴克在扩张方面依然不遗余力,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在中国新开3000家门店,并投资24.6亿元人民币用于扩张,但这一系列举措并未能彻底扭转市场对星巴克的观感。在租金扣点持续提升和总部降租指标的双重压力下,星巴克在购物百货等线下门店业态中的吸引力已经大不如前。
市场普遍认为,麦当劳在中国的发展模式或将成为星巴克的参照模板。麦当劳通过出售中国业务给中信集团和美国凯雷投资集团,实现了业务的独立拆分和快速发展。同样地,星巴克也在寻找能够助力其在中国市场实现新增长的合作伙伴。
不过,即便星巴克找到了合适的合作方并开放加盟,其所面临的挑战依然艰巨。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市场份额,并探索出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星巴克需要深思的问题。与此同时,肯德基和必胜客等竞争对手也在积极调整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征程远未结束。面对汹涌变化的市场和日益激烈的竞争,星巴克需要更多的变化和决心来应对挑战。而谁将成为与星巴克牵手的中方伙伴,则是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