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大地的汽车产业版图上,一场激烈的角逐正悄然上演。汽车生产与销售的热潮持续涌动,其中,郑州航空港区内的比亚迪工厂尤为引人注目。作为比亚迪在全国范围内连片面积最大的整车基地,郑州工厂的生产线上,新款比亚迪宋L DM-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驶下生产线。这款车型自今年7月上市以来,首周销量即突破万辆大关,彰显出市场对比亚迪品牌的热烈追捧。
繁忙的生产景象同样出现在郑州经开区的上汽郑州产业基地。上汽集团高效节能发动机二期项目的厂房内,GS62H高效节能发动机以平均每75秒一台的速度下线,这些发动机将被安装在新车型荣威D7上,为上汽集团在全国的布局增添新的动力。上汽乘用车郑州分公司负责人表示,河南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使郑州成为了上汽集团在全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基地、数据基地和出口基地。
河南,这个昔日的中原腹地,如今正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星”。今年上半年,河南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和销量分别达到了24.7万辆和24.6万辆,同比增长率高达369.6%和364.4%,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已占河南汽车整车总产销量的46%以上,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面对新能源汽车这一新赛道,河南果断发力,将新能源汽车纳入重点培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由省长亲自担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长,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工作推进专班,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河南的目标是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200万辆,产量规模进入全国前三,产业规模迈上万亿级台阶。
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也提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郑州市市长在2024中国(郑州)新能源汽车生态伙伴大会上宣布,郑州力争在2025年使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50万辆。这一目标背后,是郑州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持续投入和快速增长。2023年,郑州凭借31.6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跻身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前十名城市。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构建上,河南不仅注重整车生产,还积极布局动力电池、新能源材料等关键环节。宁德时代在洛阳打造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已成为宁德时代全球十三大生产基地之一。河南还形成了“郑洛焦新”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带,建设了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河南还在轻量化材料上寻求突破,着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铝基、镁基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的应用,为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在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镁谷”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镁精深加工基地,年综合加工能力达30万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消费端,河南也推出了多项措施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的购车热情。同时,河南还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了超级充电桩,为新能源车主提供了便捷的充电服务。在郑州航空港区,汽车城超级环线的规划和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汽车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依托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快速增长,河南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上半年,河南GDP重回全国第五,郑州的GDP更是突破了1.36万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在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和中部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这一切,都彰显了河南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的强劲实力和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