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众多车主正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当车辆的核心部件,尤其是动力电池,超出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期限后,应如何应对电池性能衰减的问题。这一挑战在2024年尤为突出,因为自2016年起实施的核心部件质保政策,意味着大量早期购买的新能源汽车正步入“脱保期”。
在浙江义乌,一位电动车主近期分享了其遭遇的高昂电池更换报价单,费用高达22万元,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广泛讨论。面对如此高昂的更换成本,不少车主开始权衡:是选择更换电池,还是直接购买新车?
江西车主杨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新能源电车已使用七八年,电池性能显著下降,特别是在冬季,动力表现大打折扣。杨先生咨询了当地4S店和维修机构,但高昂的价格和服务的不确定性让他感到困惑。他坦言,如果国家能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电池更换,将是非常期待的,因为一块新电池的价格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确实不菲,他的车更换电池需花费8万元以上。
同样,车主李先生也表达了对电池更换成本的担忧。他的车辆电池仍在质保期内,但了解到如果自费更换需8万元,而二手车的市场价格仅在10到11万元之间,他表示,一旦车辆超出质保期,更换电池的成本可能会超过车辆的残值。
那么,电池维修是否是一个更经济的选择呢?二手车鉴定师肖程指出,电池组一旦拆开维修,风险较大,因为重新密封后的电池在性能和安全性上难以与原厂产品相比。因此,多数4S店和厂家倾向于建议车主直接更换整个电池组。
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市场的现状也不容乐观。西安的一位二手车交易业内人士张先生表示,老旧新能源汽车的流通性较差,电池的健康状态直接影响二手售价。许多车辆因电池问题而难以出手,即使出售,价格也极低,甚至接近报废价。
面对这一困境,一些品牌4S店开始推出解决方案。江西某品牌4S店销售经理李先生介绍,他们推出了针对老旧新能源车的延保政策,包括电池检测、维修和更换服务,并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换电池分期付款等灵活的支付方案。
然而,是否到了8年就必须更换电池呢?肖程认为,电池的寿命并不完全取决于使用时间或里程数,车主应根据车辆的实际状况来决定何时出售或更换车辆。他建议,在电池性能开始衰减时,就应考虑出售,以避免后续更大的折旧损失。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认为,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政策是根据当时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制定的,旨在提升消费者信心,促进市场发展。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成熟,车主在面临“脱保”问题时,应综合考虑个人用车需求、电池性能和市场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张翔还提到,随着新能源汽车功能的快速更新和消费者换车周期的缩短,许多车主在车辆使用不到8年时就已考虑更换新车。因此,对于“脱保”后的电池更换问题,车主们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