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钠电产业化步履蹒跚,2025能否成电力储能“真元年”?

时间:2024-12-16 14:22:09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绿色转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新能源产业在这场变革中乘风破浪,锂离子电池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锂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广泛,从消费电子到新能源汽车,再到电力储能系统,无一不彰显其重要性。这个行业经历了蓬勃发展的春天与炽热的夏季,尽管也遭遇了秋天的风雨,但至今仍处在收获的黄金时期。

然而,在这个领域,钠离子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兄弟”产品,尽管在技术原理和工艺流程上与锂离子电池相似,且原材料更为易得,但其产业化之路却显得步履维艰。业内曾普遍预测2023年为“钠电元年”,然而,这一预期却一再落空,钠离子电池的规模化应用始终未能如期而至。尽管如此,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资本的注入以及示范项目的不断积累,钠离子电池何时能够迎来自己的春天,仍然备受行业关注。

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海辰储能生态日暨新品发布会上,海辰储能电池研究院院长郑建明给出了乐观的判断:“2025年,钠离子电池将迎来产业化加速发展的拐点,未来五年的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量级。”会上,海辰储能正式推出了历时三年研发的全球首款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Cell N162Ah,预计将于明年第四季度实现GWh级别的量产。

郑建明还透露,钠离子电池的量产可以利用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生产线,这不仅可以降低投资成本,还有助于激活锂离子电池冗余产能的价值。这一消息无疑为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之路增添了一份信心。

对于新兴技术的产业化而言,市场的需求是决定其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郑建明认为,钠离子电池之所以迟迟未能实现规模化应用,主要是因为没有找到真正大规模应用的市场场景。他认为,电力储能将是钠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化的突破口。随着风电、光伏等波动性新能源的持续高速发展,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面临巨大挑战。而钠离子电池在耐高温、宽温域等方面的特性,使其在电力储能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除了常规的电力储能项目外,钠离子电池还能应对极端环境场景。例如,在沙漠高温地带,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来降温,而钠离子电池则能在这方面展现出更高的效率和经济性。在低温地带,钠离子电池的宽温域特性也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应对极寒场景储能的硬性解决方案。海辰储能方面也表示,从成本角度来看,钠离子电池在部分电力储能场景中已经比锂离子电池更便宜了。

从资源供给的角度来看,钠元素的地壳丰度远高于锂元素,这使得钠离子电池在资源上更具优势。随着锂离子电池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锂资源的供给压力日益增大。而钠资源的丰富性和分布广泛性则有助于打破供应链瓶颈和“卡脖子”风险。钠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与锂离子电池相似度较高,可以实现“丝滑”过渡,这也有助于钠离子电池产品及上下游依托完备的锂离子电池产线快速放量。

储能行业素有“一锂独大”的说法,目前锂离子电池在已建成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中占比高达97%。然而,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这一局面有望得到改变。郑建明表示,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并非单纯的替代关系,而是可以共同发展来满足电力储能的需求缺口。海辰储能希望打造锂钠互补的生态,走向锂钠齐飞的未来。

海辰储能发布的电力储能专用钠离子电池采用了磷酸焦磷酸铁钠正极搭配硬碳负极的技术路线,并采用了多项技术创新,具有长寿命、宽温域、高倍率、高能效、高安全等诸多特性。这些特性使得钠离子电池在电力储能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尽管储能行业对2025年的期待远不止“钠电元年”,但钠离子电池技术的突破和成本的降低无疑为这一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随着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注入,钠离子电池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规模化应用,为破解新能源的“时空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更多热门内容
小米车主“科技新一”喜提三车,雷军祝福引网友共鸣
这份对品牌的热爱与期待,迅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共鸣。“科技新一”对小米汽车的热爱不言而喻。这一温馨互动,不仅让“科技新一”感到荣幸,也让众多小米汽车粉丝倍感温暖。即将加入“科技新一”车库的,是备受瞩目的小米YU…

2025-07-21

小米汽车车主三车齐购,雷军祝福引发热议:智能科技铸就品牌深情
小米汽车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卓越的产品性能和合理的价格定位,更在于它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的深厚情感纽带。从SU7系列到YU7Max,小米汽车凭借卓越的性能和智能科技,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在小米汽车的故事中,我们…

2025-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