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这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城市中,一场聚焦大健康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端论坛近日于械谷产业园盛大举行。此次盛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携手中银科技金融学院共同打造,吸引了来自医疗机构、投资机构及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众多精英汇聚一堂。
步入械谷产业园,一股浓厚的科研氛围扑面而来。自去年10月正式开园以来,这里已迅速成为高端医疗器械企业和人才的聚集地,30余家企业纷纷入驻,并成功打造了9大研究所实验室。这片创新热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孕育着大健康产业的未来。
在这场论坛的璀璨星光中,术锐医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作为首批入驻械谷的医疗器械公司,以其自主研发的蛇形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惊艳亮相。这款机器人不仅是中国首台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单孔手术机器人,更在2023年6月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其背后的核心关键技术,凝聚了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生物医学制造技术中心主任徐凯教授团队20余年的心血与智慧。这款机器人已成为全球除达芬奇SP外,唯一获批商业化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论坛上,术锐总经理赵磊分享了对手术机器人未来发展的独到见解。他强调,手术机器人的发展离不开多学科交叉融合,更需要医生与技术人员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同时,他还提到,要实现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还需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包括新型耗材、手术工具等配套设施的支持。
除了术锐的亮眼表现,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小卫也带来了令人振奋的项目分享——“透明化3D病理在肿瘤精准医学的应用”。该项目通过三维成像技术,实现了对细胞尺度结构的精准分析,为肿瘤的早期发现与治疗提供了全新的可能。而东软智能医疗科技研究院院长张霞则剖析了东软在大健康产业的战略布局,展示了基于云原生技术的医学影像协同标注平台,该平台支持多种解剖结构和病灶的自动分割算法,降低了AI研发的技术门槛,推动了医学AI研发的无码时代。
在圆桌论坛环节,大健康产业的科创投资者、企业管理者以及学术创业者围绕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展开了深入探讨。上海科创投副总经理吴杰指出,当前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缺乏布局早期科创项目的能力,以及既懂产业又懂科研的复合人才短缺。同时,他还提到,国内市场缺乏中小企业通过并购形成大规模企业的成熟路径,以及耐心资本的匮乏。
针对这些问题,吴杰提出了“大企迁移”的概念,认为大企业开启新项目有助于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同时,他还呼吁推动市场出现更多的耐心资本,加强校方与产业方的长周期合作,培养大健康领域的复合性人才。他还强调了需求导向的整合化在提升成果转化率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应大力提振消费,形成良性的成果转化循环。
术锐总经理赵磊也补充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还需加强多学科跨领域的交叉合作,通过科学家、技术人员和临床医生的交流碰撞,明确科技成果的需求,提升科研工作的成果转化率。
活动期间还举行了上海交大中银科技金融学院大健康学社(筹)的成立仪式。该学社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旨在构建一个融合校友与在校生的生态组织,通过举办各类大健康行业的分享和探究活动,加强行业内的交流互动,深化学生对实践的思考,为推动大健康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