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5G用户对于延迟敏感型应用的热情正不断升温。根据爱立信消费者实验室的最新调查,每五位5G用户中就有一位愿意为云游戏、生成式AI等高性能应用支付额外33%的费用。这一数据揭示了用户对高质量网络服务的强烈需求。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一场媒体沟通会上,爱立信详细披露了其近期发布的几份重量级行业报告,包括最新的《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消费者实验室的《借助差异化连接提升5G网络体验》报告,以及《爱立信CTO技术趋势2024》报告。这些报告深入分析了全球,特别是中国5G市场的发展态势,并对当前5G发展遇到的瓶颈提出了应对策略。
爱立信东北亚区网络产品部专家张嘉隆在解读最新一期《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时指出,到2027年,5G将超越4G成为全球用户最多的移动网络制式,预计2030年5G用户数量将达到63亿,占全球用户总数的66%。中国在5G发展方面表现出色,无论是在用户渗透率还是网络人口覆盖率上,都遥遥领先全球。
数据显示,到2024年底,中国5G渗透率将达到56%,远超全球25%的平均水平,中国5G用户将占全球总数的46%。在5G独立组网(SA)用户方面,中国更是占据了全球83%的市场份额。到2024年底,中国的5G人口覆盖率将达到95%,而全球市场这一比例仅为55%。中国5G流量占全球5G流量的比例也高达45%,5G分流比今年年底将达到65%,而全球市场则为35%。
在报告发布现场,尽管移动网络数据流量增速放缓,但爱立信仍对5G网络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爱立信认为,运营商通过可编程网络提供差异化服务,将支撑5G网络潜能的真正释放。爱立信东北亚区副总裁吴立东表示,无论是5G时代还是未来的6G时代,如何盈利都是运营商面临的现实问题。她指出,5G的盈利方式需要发生根本性改变,差异化服务是其中的重要思路。
爱立信消费者实验室的最新报告发现,5G用户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网络性能,他们对差异化连接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生成式AI正在改变人们使用5G服务的方式。预计在未来五年内,每周至少使用一次生成式AI应用的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将增长2.5倍。这一快速增长的应用场景,与视频通话、流媒体、在线支付等当前的差异化连接用例一起,成为了用户愿意支付额外费用的原因。
为了实现从当前无差异化移动宽带服务向性能驱动型商业模式的转变,爱立信提出了五大阶段的发展路径。从当前的无差异化体验服务模式,到通过内容、速率分档和QoS优先级提供浅层差异化服务,再到在特定地点和特定活动提供基于位置的性能保证,中国运营商已在进行相关探索。最终,差异化连接将成为动态的、非固定的常态需求,运营商需要将网络能力模块化,通过API形式开放网络能力,支持各种创新应用。
在《CTO技术趋势2024》报告中,爱立信给出了相应的网络演进路径。爱立信中国区技术部副总经理张永涛表示,数字化、电气化和自动化构成了当前社会和商业环境的基础,而移动行业正通过云计算、AI和Mobile为这些变化提供支撑。他指出了四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利用网络编程能力满足服务差异化需求、利用电信AI增强高性能网络的可编程能力、向水平分层的网络架构转变,以及追求未来十年在性能、可持续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创新。
随着行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新技术不断涌入,水平架构的网络将使电信行业能够更好地拥抱广阔的生态。然而,这不会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仍有许多挑战待解决。爱立信预测,未来十年移动创新将实现一百倍的提升,为行业带来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