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天文馆B馆一层展厅,一场名为“问月——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月球样品展”的展览正式拉开帷幕,吸引了众多天文爱好者和科技迷的目光。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珍贵的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还通过一系列创新科技手段,带领观众深入探索月球的神秘世界。
展览的核心展品是0.6克来自嫦娥五号的月球样品,这些样品涵盖了月壤的多种形态。在显微镜下,这些细如尘埃的月壤被放大15至30倍,观众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撞击玻璃珠、矿物颗粒以及撞击玻璃等细节,感受到了月壤的独特魅力。
据展览策展人宋宇莹介绍,此次展览是国内月球样品最全的展览之一。展览分为“说月”、“揽月”和“踏月”三个章节,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细的解说,向公众揭示了嫦娥五号月壤的诸多秘密。例如,月面明暗的成因、月壤的挖掘采样方法、月壤编号的解读以及嫦娥五号的新发现等。
在展览现场,观众还有机会通过精密的机械臂、大直径半球透镜、体视显微镜等高科技设备,近距离观察月壤。特别是精密的机械臂,能够实现“识面观壤”,只要观众靠近展柜,机械臂就能将样品送到观众面前,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月球表面。
展览还展示了阿波罗17号采回的月岩、西北非月球陨石等珍贵月球样本。这些来自不同时间和获取方式的月球物质,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月球形成与演化规律的不同视角,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月球的奥秘。
展览还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让观众能够沉浸式体验嫦娥一号、嫦娥四号和嫦娥六号的探月过程。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录屏和拍照的方式,记录并分享这一震撼的深空探索之旅。
在展览的科普区,观众还可以了解到中国在月球研究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例如,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发现并命名的新矿物——嫦娥石,这是中国科学家发现的首个月球新矿物,也是人类发现的第六个月球新矿物。这一发现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月球科学研究方面的实力,也为全球月球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除了珍贵的月球样品和科研成果展示外,展览还通过模拟月壤和月壤砖等展品,向观众展示了月球原位资源利用的潜在方案。这些展品不仅揭示了未来月球基地建设的可行性,还为人类探索和开发月球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北京天文馆副馆长林潇表示,此次展览将长期面向公众展出,旨在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创新的科技手段,让更多人了解月球、热爱天文科学。同时,北京天文馆还将不定期举办以“月壤”为主题的公众科普讲座,进一步普及天文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