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滨州市力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滨州力之源”)正式宣告破产并完成了注销手续。这一消息标志着这家曾经备受瞩目的企业走到了尽头。
滨州力之源曾是上市公司云鼎科技的控股孙公司,其破产的背后,是一段曲折的历程。早在今年7月,滨州力之源便因未按期公示年度报告,连续三年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这一连串的困境,最终导致了其破产的命运。
回顾滨州力之源的历史,其曾是云鼎科技为了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利润增长点而收购的标的。2015年,云鼎科技通过全资子公司山东鲁地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向滨州力之源增资7000万元,持股70%。然而,这次收购并未如预期般顺利。
2020年,滨州力之源被置出上市公司体系,随后便陷入了破产清算的泥潭。据山东证监局发出的警示函显示,滨州力之源在2015年和2016年的销售回款存在不实问题,涉及金额高达1.2亿元。这一不实信息导致了云鼎科技相关年份的定期报告信息披露不准确。
警示函还指出,云鼎科技时任董事长张虹、总经理郭长洲以及财务总监李清华,未能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因此受到了行政监管措施,并被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这一处罚,无疑为云鼎科技的管理层敲响了警钟。
在收购滨州力之源之初,云鼎科技曾寄予厚望。然而,现实却与预期大相径庭。滨州力之源在收购当年虽然实现了3168.98万元的净利润,但随后两年却分别亏损了1257.67万元和1.17亿元。实际上,在云鼎科技增资时,滨州力之源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其未来的生产经营具有重大不确定性。
尽管云鼎科技在增资时表示,滨州力之源具有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清晰的发展战略,但评估机构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看法。评估机构指出,滨州力之源正在边筹建边生产,生产工艺尚未成熟,且缺乏长期供货合同及稳定的供货单位,经营处于初始阶段。这一评估结果,与云鼎科技的期望形成了鲜明对比。
随着滨州力之源的持续亏损和诉讼缠身,云鼎科技也收到了交易所的问询函。问询函要求云鼎科技说明,在2015年审议增资滨州力之源时,是否充分论证了其持续盈利能力,是否审慎评估了增资能否达到培育利润增长点的目的。这一系列问题,无疑让云鼎科技陷入了尴尬境地。
如今,滨州力之源已经宣告破产,云鼎科技的7000多万国有资金也付诸东流。这次失败的收购,不仅未能为云鼎科技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反而让其陷入了更大的困境。这一教训,无疑为其他企业在进行并购决策时提供了深刻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