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革命的浪潮之下,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变革不仅重塑了产品的使用体验,更深刻地颠覆了传统产业链的生态格局。
在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凭借其卓越的实力和市场份额,成为了无可争议的行业领头羊。其对新能源车企的影响力巨大,原因在于电池成本在整车成本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过去,电池成本曾一度高达整车成本的六成,即便现在也有四成左右。相比之下,燃油车时代发动机的成本占比通常不超过20%。因此,不少车企大佬半开玩笑地称自己是在为宁德时代“打工”。
宁德时代凭借其在电池领域的绝对优势,推出了磐石底盘系统,将电池、电机、电控、转向、制动、悬架等关键部件高度集成在独立的底盘上。这一创新举措实际上是一种深度绑定车企的策略,意味着车企若要使用宁德时代的电池,就不得不接受其底盘系统。
表面上看,这是宁德时代提供的一个整体解决方案,但实则是其进一步加强对车企控制的手段。有了这样的超级底盘,车企只需专注于车身的外观设计、内饰布置以及方向盘等少量部件的开发。
对于宁德时代而言,这一策略无疑比单纯销售电池更为盈利。但更重要的是,它让车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己,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中的地位。
同样在深度绑定车企方面,华为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凭借乾崑智驾和智能座舱等先进技术,华为已经与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广汽、长安、比亚迪等多家车企建立了合作关系。华为的技术方案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搭载其技术的汽车品牌在市场上表现不俗。例如长安阿维塔、东风岚图、北汽极狐以及能与理想汽车一较高下的问界等品牌,都取得了显著的销量增长。
随着华为引望公司的成立,其绑定车企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赛力斯和长安阿维塔已经入股华为,同时还有其他多家车企在谋划入股事宜。还有一部分车企在加强与华为的合作深度,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华为和宁德时代都明确表示不造车,但它们却通过各自的方式深度绑定了大量车企。这种深度绑定现象表明,车企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正在逐渐减弱。
回顾过去,主机厂在供应商面前通常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以变速箱为例,主机厂可以根据车型定位选择合适的变速箱产品,无论是爱信AT变速箱、双离合变速箱还是CVT变速箱,都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同时,为了保持供应链的稳定和平衡,主机厂通常会制定多种预案。
然而,在新能源汽车转型的背景下,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华为和宁德时代等供应商凭借在各自领域的深度耕耘和技术突破,已经超越了主机厂的上限,实现了对主机厂的翻身。这一过程中虽然也遭遇了一些挫折和质疑,但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它们最终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现在,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已经从过去的一对多转变为多对一。双方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既合作又竞争,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供应商试图通过核心技术颠覆造车流程、改写造车流程的宏大叙事已经初现端倪。然而,要想真正掌握话语权,还需要看主机厂是否愿意就此“投降”。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机厂仍在努力寻求突破,试图恢复昔日的辉煌。因此,这一过程注定是漫长而充满挑战的。
在中国车市这片复杂的战场上,不仅有车企之间的竞争,还有主机厂与供应商之间的话语权争夺,以及供应商之间的激烈竞争。价格战、技术战、营销战层出不穷,甚至连CEO们都亲自下场参与舆论战。这种混乱的局面颇似辽沈战役中的一场激战,各方势力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然而,无论局面如何混乱,最终的结果都是明确的。消费者将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到产品、技术和服务的不断升级与进步。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期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