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这个曾经作为华为子品牌的手机制造商,在经历了四年的独立发展后,正站在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上。自今年第四季度启动股份制改革以来,荣耀的每一步都显得稳健而迅速。从引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金资本、基石基金等重量级投资者的注资,到在短短四个月内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正式更名为“荣耀终端股份有限公司”,荣耀的每一步都为接下来的上市铺平了道路。
市场传言,荣耀的Pre-IPO融资计划已经浮出水面,预示着它计划在2024年正式递交材料申报创业板上市,而Pre-IPO轮的估值更是高达2000亿元。尽管荣耀作为国内五大手机厂商之一,并不缺乏资金,账面上躺着数百亿的现金流,但其推进IPO的步伐却显得异常坚定。
荣耀急于上市的背后,或许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动机。除了企业通常追求的融资目的外,荣耀的股东、经销商和员工们对于价值兑现的渴望可能也是推动其上市的重要因素。去年11月,深圳国资背景的吴晖接任荣耀董事长,他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推动上市,这可能反映了大股东们的意愿。同时,由国资大股东及30余家代理商、经销商共同投资设立的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荣耀的收购方,其经销商们也希望通过上市来稳定自己的利益。
荣耀员工也是推动上市的重要力量。据了解,荣耀内部曾推行过“奋斗者协议”,员工放弃年假和年终奖以换取上市后的股权分红。随着股份制改革的完成,这一协议似乎也在发生变化,进一步反映出员工们对上市的期待。
然而,荣耀作为一家手机厂商,在面临上市的同时,也面临着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回顾荣耀的历史,它曾是华为旗下的子品牌,依靠华为的资源和支持,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一度接近17%。然而,在2020年11月,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华为被迫剥离荣耀。此后,荣耀经历了艰难的市场份额下滑,一度跌至3%,迎来了“至暗时刻”。
然而,随着华为手机业务的全面回归,荣耀再次面临压力。华为在2024年第一季度凭借Mate及nova系列的热烈市场反响,出货量达到1170万台,市场份额达到17%,重夺中国大陆市场第一。相比之下,荣耀在今年第一季度的销量有所放缓,位列第五。尽管荣耀在2024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3.2%,但随后两个季度分别下滑了3.7%和22.5%,市场份额已经下探到了第五,成为国内前五大手机厂商中跌幅最大的。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荣耀准备了两板斧:一是用“AI和折叠屏”冲击高端市场;二是寻找差异化之道,发力海外市场。在AI方面,荣耀发布了名为“AI Agent”的跨应用开放生态智能体,并宣布将在下一代旗舰机型荣耀Magic7系列上落地商用。赵明表示,荣耀真正的优势是用AI重构整个服务,赋予硬件灵魂和主动能力。同时,荣耀也抓住了折叠屏风口,通过连续发布多款折叠屏产品来站稳高端市场。
在海外市场方面,荣耀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尽管在华为和荣耀“分家”后,荣耀海外市场的份额几乎降至零,但在2022年这个被称为新荣耀全球市场的元年里,荣耀迅速在海外市场站稳了脚跟。数据显示,2023年荣耀海外市场的销量占总出货量约30%,在全球拥有2亿智能手机活跃用户。预计2024年荣耀的海外出货量将占公司总出货量的40%。
然而,荣耀在海外市场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它已经在过去四年里重新成功在海外市场站稳了脚,但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仍未挤进前五。与此同时,国内的小米等品牌已经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荣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荣耀的上市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也充满了机遇。作为一家已经证明了自己实力的手机厂商,荣耀需要通过上市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并为未来的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然而,在华为回归、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荣耀需要找到清晰的位置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来应对挑战。
无论是通过AI和折叠屏来冲击高端市场,还是通过发力海外市场来寻找新的增长点,荣耀都需要在技术和产品上不断创新和突破。只有这样,它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更大的发展。
同时,荣耀也需要处理好与股东、经销商和员工们的关系,确保他们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团队和合力,共同推动荣耀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