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阿里“断臂求生”,月内甩卖零售业务亏损超200亿,新零售战略何去何从?

时间:2025-01-07 11:48:52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近期,阿里巴巴集团在一个月内连续抛售了银泰百货和高鑫零售(涵盖大润发、欧尚等)两大零售巨头,累计交易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这一系列动作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12月17日,阿里发布公告,宣布将银泰百货的全部股权以约7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转让给由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团队组成的买方财团。紧接着,在2025年1月1日晚,阿里再次发布公告,将其持有的高鑫零售全部股权以131.38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23亿元)售予德弘资本。

从公告内容来看,阿里出售银泰百货预计亏损约93亿元,而出售高鑫零售则预计亏损约131.77亿元,两笔交易合计亏损约225亿元,市场戏称为“割肉”甩卖。

自2023年起,阿里巴巴进入全新的战略调整期,加速“减负”,聚焦电商与云+AI两大核心业务。为此,阿里迅速收缩非核心资产,尤其是线下零售资产。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阿里正在逐步剥离曾经大力发展的新零售业务。

事实上,早在2024年初,市场上就流传出银泰百货将被出售的消息,而高鑫零售也于同年10月发布公告,预告有潜在买家有意收购。当初,阿里为了推进新零售战略,对这两大集团的收购前后投入了将近700亿元。

2014年及2017年,阿里两次增持银泰百货,分别以53.7亿港元和198亿港元成为其最大股东。同样,在2017年和2020年,阿里通过两次大手笔投资,共持有高鑫零售72%的股份,累计投资约503.5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474亿元)。

回溯到2016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提出了“新零售”战略,断言纯电商时代将很快结束,未来将是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的新零售时代。当时,正值电商行业阿里与京东双巨头争霸的时期,线下零售成为两家巨头竞相争抢的优质资产。

为了推进新零售战略,阿里不仅在2015年至2017年间对苏宁易购、三江购物、联华超市等实体零售连锁企业进行了战略投资,其中苏宁易购更是斥资283亿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还通过业务融合,试图将高鑫零售旗下的大润发与淘天、盒马结合,推出淘鲜达、盒小马等项目,但效果并不理想。

如今,这些曾经的线下零售资产已成为了阿里的负担。在阿里财报中,银泰百货和高鑫零售所属的“所有其他”业务板块近年来业绩表现不佳。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该板块经调整EBITA亏损为28.45亿元,而在整个2024财年,该板块营收同比下滑2%,经调整EBITA亏损为91.6亿元。

面对这一困境,阿里早在2024年2月的财报会上,由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明确表示,一些传统实体零售业务并非阿里的核心聚焦业务,退出是合理的,只是市场环境存在挑战,需要时间。

自2023年4月起,阿里进行了全面改组,分拆为“1+6+N”结构,并在两个月后正式由蔡崇信担任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担任集团CEO。吴泳铭接任后,明确了“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重心,将电商业务和AI科技作为阿里的两大发展方向,并亲自担任阿里淘天集团以及阿里云智能集团的CEO。

从最新财报数据来看,电商业务仍为阿里的基本盘,而AI科技则代表着阿里的未来增长空间。在截至2024年9月的季报中,阿里的国内电商业务淘天集团收入989.94亿元,占阿里总收入的41.86%;而海外电商业务营收增长了29%,增速最高。阿里云智能集团最新季度营收为296.10亿元,同比增长7%,AI相关收入更是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

在“用户为先”的战略下,阿里不断提升消费者体验,88VIP会员规模已达4600万,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商付费会员体系。同时,为了应对京东、拼多多的竞争,阿里在2024年11月成立了“阿里电商事业群”,整合国内外电商业务,由蒋凡担任CEO。

尽管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探索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但这并不代表其新零售战略的失败。过去的大手笔收购或入股,确实帮助阿里补全了零售布局,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身业务的增长。例如,通过对新零售的布局,阿里实现了对生鲜、酒水等线上较难渗透品类的布局,进而提升了线上销售率,并借助线下提升了支付宝活跃度,吸引了大品牌入驻淘天。

阿里在新零售探索中的数据驱动运营、智能化技术应用等,也在其其他业务中得到了沉淀和应用。尽管高鑫零售已“脱离”阿里,但其CEO沈辉在全员信中仍表示,过去7年阿里对高鑫零售的数字化转型给予了重要支持,未来双方业务合作不会中断。

当前的阿里,选择阶段性放弃新零售战略,是顺应时代潮流,保住核心竞争力的明智之举。尽管短期内可能会因此产生一定亏损,但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提升阿里的盈利能力,使其能够以更灵活的姿态应对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