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口服GLP-1竞赛白热化,小分子药物能否逆袭成王?

时间:2025-01-13 14:55:01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减肥药物的研发领域,一场围绕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激烈竞争正在悄然上演,而口服形式的GLP-1药物更是成为了各大药企竞相追逐的焦点。

近日,国际制药巨头默沙东宣布了一项令人瞩目的交易,该公司引进了翰森制药研发的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HS-10535。尽管HS-10535仍处于临床前阶段,且GLP-1市场竞争已极为激烈,但默沙东仍不惜支付高达1.12亿美元的首付款,以及可能达到19亿美元的里程碑款项。这一举动无疑为口服GLP-1药物的研发热潮再添一把火。

无独有偶,就在不久前,一家名为Verdiva Bio的海外生物技术公司宣布成立,并成功完成了4.11亿美元的A轮融资。该公司的核心管线之一,便是来自先为达生物的每周口服一次GLP-1受体激动剂。值得注意的是,Verdiva Bio的核心团队成员多来自曾成功运作恒瑞医药TSLP单抗AIO-001转让给GSK的Aiolos Bio公司,此次他们再次出击,将目标锁定在口服GLP-1药物上,并声称有望推出首创的每周一次口服肥胖和体重维持治疗药物。

从跨国制药巨头到新兴生物技术公司,口服GLP-1药物的研发已成为全球药企竞相角逐的新战场。国产口服GLP-1药物更是成为了海外药企关注的焦点,从诚益生物到翰森制药,再到先为达,这些中国企业的身影在口服GLP-1药物的研发中愈发显眼。

那么,口服GLP-1药物究竟为何如此受到青睐?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其难以拒绝的口服优势。对于减肥药而言,患者的依从性至关重要。传统的GLP-1药物主要以注射形式存在,尽管长效制剂如度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已将注射频率降低至每周一次,但仍有部分患者难以接受注射方式。相比之下,口服药物更加方便,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然而,口服GLP-1药物的研发并非一帆风顺。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口服版司美格鲁肽虽然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但其生物利用度与注射制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口服多肽药物还面临着成本高、产能不足等挑战。因此,部分药企开始转向小分子GLP-1药物的研发。小分子药物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和更低的产业化成本,但同时也面临着安全性方面的挑战。

小分子GLP-1药物的先驱辉瑞就曾在这一领域遭遇挫折。其研发的Danuglipron在治疗肥胖的2b期临床试验中,虽然达到了体重有统计学意义变化的主要终点,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导致治疗组停止治疗的比例超过50%。这一结果让辉瑞不得不放弃将Danuglipron推进至III期研究的计划。

尽管如此,小分子GLP-1药物的研发并未因此停滞。相反,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积极布局这一领域。阿斯利康就以超过20亿美元的交易金额引进了诚益生物的小分子GLP-1 ECC5004。阿斯利康首席执行官Pascal Soriot表示,ECC5004是一种吸收率非常高的小分子药物,不会在胃中停留太久,因此对患者产生的恶心副作用较小。

在口服GLP-1药物的研发竞争中,小分子药物与多肽药物的模态之争愈发激烈。然而,无论是小分子还是多肽药物,都需要跨越诸多鸿沟才能实现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在这场并不容易的突围赛中,谁能率先带来好消息?谁又能真正称霸这一市场?这一切仍充满了未知和悬念。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