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产业的浩瀚星空中,“3A游戏”无疑是那颗最为耀眼的星辰之一。然而,自这个词汇首次亮相以来,电子游戏的生产、发布以及玩家的互动方式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尽管“3A游戏”已成为开发者和玩家口中的常用语,但很少有人深究它背后的真正含义。
事实上,在不同的年代,对于不同岗位的游戏开发者而言,“3A游戏”的含义大相径庭。Revolution Software的联合创始人查尔斯·塞西尔,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末,他在美国加州奥兰治县拜访发行商Virgin Interactive时,首次听到了这个术语。当时,他的冒险游戏《断剑》市场表现不俗,特别是在PlayStation平台上。Virgin的首席执行官马丁·阿尔珀告诉他,“3A”源自美国的信用评级体系,代表最高等级,意味着投入了大量资金的游戏,几乎不可能失败。塞西尔认为,这个术语反映了当时发行商的傲慢和贪婪,他们追求高额回报,却往往忽视了游戏本身的质量和创新。
微软独立游戏计划“ID@Xbox”的总监克里斯·查拉同样是在上世纪90年代首次接触“3A游戏”这个概念。当时身为记者的他,从公关人员口中听到了这个术语,却并未立即理解其含义。他认为,“3A”可能起源于信用评级体系,并与好莱坞的A级片、B级片有所关联。这个术语的模糊性,使得它至今仍难以被准确定义。
数字收藏品平台Terra Virtua的首席技术官基什·希拉尼则指出,“3A”有助于区分游戏与电影。他认为,游戏行业之所以偏爱这个术语,是因为希望强调游戏的制作价值,将其与电影这种较老的媒介区分开来。然而,随着游戏行业的发展,3A游戏的含义已经逐渐超越了最初的金融背景,成为了一种复杂的文化符号和地位象征。
育碧前创意总监亚历克斯·哈钦森回忆说,他在本世纪初刚刚入行时,就听说过“3A游戏”这个词。当时,世嘉的《莎木》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3A游戏之一,因其对日常生活的模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哈钦森认为,日本开发商在游戏制作方面比欧美同行更早找到了大型游戏开发的方法,而欧美开发商直到2005年以后才逐渐追赶上来。
然而,即便是现在,开发者们对于“3A游戏”的定义仍然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它应该根据开发预算和团队规模来判断;有人则更倾向于看重游戏的制作价值、画面效果、玩法机制以及流程长度。Sharkmob伦敦工作室的创始人兼总经理詹姆斯·道布洛斯基指出,这个术语给开发者造成了严重困扰,因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标准。
尽管如此,3A游戏仍然是游戏产业中最受关注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们能够提供丰富的文化热点和讨论话题,吸引大量玩家和媒体的关注。然而,随着游戏制作成本的增加和市场竞争的加剧,3A游戏的失败案例也越来越多。同时,相对便宜的中间件工具使得小型开发商也能实现3A水准的画面效果,进一步模糊了3A游戏的界限。
对于未来,“3A游戏”这个术语是否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还是会被赋予新的含义,目前尚无定论。但无论如何,它都已经成为游戏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见证了游戏行业的辉煌与变革。
一些开发者建议,游戏公司在招聘广告中应谨慎使用“3A游戏”这个术语,以免吓跑潜在的应聘者。同时,与玩家交流时也应避免使用这种过于专业的词汇,以免让他们感到困惑或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