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日益成熟,国际化战略已成为车企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历史上,日本汽车行业在战后迅速崛起,日系车凭借强大的竞争力在国内市场饱和后,积极寻求海外出口,开辟了新的增长点。当前,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同样步入了这一关键阶段,不仅技术领先全球,且在国内市场需求趋于平稳、新能源渗透率高企的背景下,海外市场被视为未来的蓝海。
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展现出与丰田等日系车企相似的成功迹象,特别是在开拓以欧洲为代表的成熟市场方面潜力巨大。分析丰田在美国市场的成功经验,我们发现几个关键因素:首先,丰田针对美国市场需求设计专属车型,而中国车企出口车型同样满足了海外消费者的具体需求及当地法律法规;其次,丰田依靠准时化生产确保高效,而中国车企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强化了供应链的管理能力;再者,丰田加强了在美国的渠道建设和本地化运营,而中国新能源车企则在快速布局销售渠道的同时,深化了品牌本土化营销策略;最后,石油危机曾助力低油耗日系车打开市场,而今中国新能源车凭借低成本与卓越驾驶体验,同样拥有品类优势。
面对国际贸易摩擦,出海建厂成为中国车企应对海外贸易壁垒的有效策略。丰田曾通过在美国本土建厂,有效缓解了贸易紧张局势。当前,中国车企面临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出海建厂成为其破解贸易难题的关键一步。中国车企在海外选址时,优先考虑产业集群、交通便利及政策优惠地区,与丰田的选址策略不谋而合。同时,中国车企采用自动化技术和标准化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与丰田的母工厂制度异曲同工。中国新能源零部件企业紧随主机厂步伐加速出海,与丰田带动零部件厂协同出海的模式相似。在合作模式上,中国车企既有海外品牌收购案例,也有合资模式探索,显示了多元化的国际化战略。
预测显示,中国单一车企在海外市场的潜在销量空间巨大。参考丰田的稳态市场占有率,中国车企在难以进入的美日韩市场约有43万辆空间,在欧洲及澳新市场约有88至224万辆空间,而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潜在空间更是高达160至480万辆,中性假设下可达230万辆。全球化战略将为中国车企带来显著的销量增长动力。
在全球化竞争中,具备四大核心能力的中国车企有望脱颖而出:强大的产品开发能力,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法规要求;高效的本土运营能力,涵盖渠道建设、营销及售后服务;稳固的供应链把控能力,确保成本控制;以及先发优势,即在海外市场已有一定销量规模和工厂布局。基于此,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城汽车、零跑汽车及小米汽车等企业被认为具有较高的未来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