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新能源车险领域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首个专项指导意见正式出台。1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携手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及商务部,共同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一揽子政策举措,旨在深化新能源车险的供需两侧改革,对保障消费者权益及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新规从多个维度对新能源车保险进行了全面优化,包括优化产品服务供给、完善保险费率机制、降低维修成本以及提升车险理赔服务质效等。特别针对车主普遍反映的保费高昂及投保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据披露,2024年我国新能源车险承保情况并不乐观,全年承保亏损达57亿元。去年,我国保险行业承保了3105万辆新能源汽车,保费收入虽高达1409亿元,但承保亏损却持续存在。同时,新能源车主也面临着保费逐年上涨的困扰。数据显示,2023年新能源车平均保费较燃油车高出约21%,纯电车每年保费平均高出1687元。
维修成本高被视为新能源车险保费高昂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消费者面临维修渠道有限、技术壁垒及配件供应等问题;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零配件价格及工时费用较高,且维修难度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降低维修成本,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开放技术,提升维修经济性,并支持其自营或授权网络销售“三电系统”配件。
指导意见还提出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优化保险车型分级等级,并将其与商业车险保费挂钩。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险企在新车型数据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精准定价,还能促进新能源汽车企业优化生产设计,提高维修经济性,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高赔付风险是新能源车险保费高的另一直接原因。由于新能源车驾驶员年轻、营运车占比高,以及车辆起步快、声音小等特点,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为解决这一难题,指导意见提出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确保因高赔付风险而投保难的车主能够自愿申请投保,并选择保险公司,险企不得拒保。
目前,相关机制已初步建立,“车险好投保”平台于1月25日正式上线运行,首批已有10家大中型财险公司接入,第二批约20家财险公司将于今年2月接入。同时,指导意见还鼓励丰富商业车险产品,如推出“基本+变动”新能源车险组合产品,以及探索“车电分离”模式汽车商业车险产品,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保险保障。
在数据共享与车险定价方面,指导意见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由于新能源车数据积累时间短且相对缺乏,数据的有效性有限,因此指导意见提出推进数据跨行业共享,并建立常态化联系工作机制,指导多家单位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在优化车险定价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及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以确保车险保费与风险更为匹配,提升保费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