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控领域素有“小华为”之称的汇川技术,其旗下的新能源车业务正站在发展的关键节点上。近日,汇川技术分拆旗下苏州汇川联合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合动力”)上市有了新进展,深交所已正式受理联合动力的上市申请。
联合动力作为汇川技术运营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的唯一主体,自2016年独立为子公司以来,一直致力于为众多主流新能源汽车厂商提供动力系统解决方案。近年来,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联合动力的营收也实现了连续高速增长,占汇川技术总收入的比重逐年攀升。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联合动力为汇川技术贡献了37.49%的总收入。若此次上市成功,联合动力有望超越汇川技术的传统“通用自动化”板块,成为公司的第一收入支柱。然而,尽管前景看好,联合动力的上市之路却并非坦途。
自2024年4月新“国九条”提出“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并明确“从严监管分拆上市”以来,A股市场的分拆上市热潮几近降温。据统计,新“国九条”发布以来,已有超过20家企业撤回了“A拆A”上市申请,其中不乏明星上市公司。在当前政策背景下,上市公司若想实现分拆上市,除需满足分拆规则这一基本前提外,还需在行业属性、业务及技术的先进性及政策导向等方面接受更多监管关注。
汇川技术之所以被冠以“小华为”之称,不仅因为其在国内自动化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因其创始人团队多出身于华为。2003年,汇川技术成立时,19位发起人股东中有16人曾在华为工作过。其中,实控人和董事长朱兴明更是曾担任过华为电气业务部门的产品线总监。创业之初,汇川技术便瞄准了工业自动化系统三大件之一的变频器市场,并迅速推出了自己的模块化矢量变频器。
此后,汇川技术不断创新,针对电梯市场推出了一体化电梯控制器,大幅降低了电梯控制系统的成本,缩短了安装和调试时间,从而在电梯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一成功经验被复制到其他离散制造行业,如纺织、空压机、印刷包装等,汇川技术在变频器市场上不断攻城略地。
依靠在变频器市场的成功,汇川技术于2010年顺利在创业板上市。此后,公司不断拓展产品线,逐步将业务伸向光伏逆变器、汽车空调、商用车电控、工业电机、传感器等领域。同时,汇川技术还进军了工业自动化的另外两大核心领域——伺服系统和PLC,并在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正是凭借在工控领域的深厚积累,汇川技术得以在新能源车赛道上崭露头角。2009年,汇川技术组建新能源车领域团队,尽管当时缺乏电机、充电等技术和业务,但凭借电力电子技术这一最本质的竞争优势,汇川技术迅速在新能源车领域站稳脚跟。
联合动力作为汇川技术旗下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独立运营主体,近年来在新能源车的一些核心细分赛道上已处于头部地位。根据统计,在2024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联合动力的电控产品份额约11%,在第三方供应商中排名第一(总排名第二);驱动总成产品份额约5.9%,排名第四;电机产品份额约4.7%,排名第五;OBC产品份额约4.6%,排名第八。
然而,联合动力的快速增长背后却隐藏着“以价换量”的策略。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联合动力选择了扩大产能、提高销量来应对价格战。虽然销量大幅提升,但净利率却处于较低水平。联合动力的现金流也相对紧张,资产负债率处于高位,且应收账款激增,这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回款速度。
在当前“A拆A”集体遇冷的背景下,联合动力的上市能否获得监管层通过将是一大考验。尽管已有少量企业有实质的审核进展,但整体分拆上市的审核环境仍然趋严。不过,也有保代人士认为,尽管分拆上市明显遇冷,但联合动力上市并非没有一点希望。
联合动力所处行业符合国家发改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目录,且公司已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主导或参与了多项国家标准制定,并牵头了多个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然而,在“发行人及核心技术人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的条件上,联合动力目前尚处于空白状态。
汇川技术分拆联合动力上市能否如愿以偿?市场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