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智能驾驶新时代,耐世特能否借DeepSeek东风领跑智驾产业链?

时间:2025-02-10 22:05:34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智通财经消息,智能汽车生态正迎来一次重大变革,DeepSeek技术的崛起正深刻影响着这一领域。近期,吉利与岚图等国内知名汽车品牌纷纷宣布与DeepSeek展开合作,这一举动不仅预示着智能驾驶产业链将迎来新的投资热潮,更标志着AI大模型已成为智能驾驶技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在过去的一年里,小米、小鹏及问界等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军企业,均成功将AI大模型应用于其车型中,显著提升了智能驾驶的效能与体验。DeepSeek的加入更是加速了智能驾驶系统的革新,不仅优化了用户的驾驶体验,还有效降低了国内汽车品牌对高端算力芯片的依赖,为智能驾驶的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变革同样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港股智能驾驶产业链个股在年后普遍上涨,其中耐世特(01316)的股价在2月6日飙升21%,并在随后的两个交易日内继续保持强劲涨势,涨幅超过10%。耐世特作为转向系统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商,其产品包括EPS、CIS、HPS及DL等,市场覆盖全球多个地区。

耐世特股价走势图

转向系统作为智能驾驶系统的核心部件,不仅承担着传统的机械转向功能,还与车辆的电子控制系统紧密相连,是实现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功能的关键。在智能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线控转向系统正逐步取代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成为市场的主流。

线控转向系统采用先进的线控技术,将驾驶员的操纵动作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电缆传输至执行机构。在智能驾驶车型中,传感单元取代了驾驶员的操作动作,车辆智能感知单元通过线束将指令传递给转向或制动系统,实现车辆的自主操控。AI芯片作为执行策略的核心硬件,通过大量训练获得最优执行策略,使车辆能够自主变道、避障,从而实现自动驾驶。

尽管目前高阶智能驾驶车型较少,线控转向系统尚处于发展初期,渗透率较低,但小米等企业的加入已加速了智能驾驶的发展进程。据信达证券研报预测,线控转向系统2025年的单车价值量将达到4000元,对应市场规模为85亿元;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至239亿元,2022至2030年的复合增速高达57%。

转向系统行业格局相对稳固,全球市场份额主要被外国企业如德国采埃孚(ZF)、天合汽车(TRW)、博世(Bosch)及耐世特等所占据。这些企业凭借规模优势,积极顺应智能驾驶趋势,通过产品迭代满足车企需求。在中国市场,尽管国产化对传统格局造成了一定冲击,但以耐世特为代表的供应商仍占据主流份额。

耐世特一直致力于线性转向技术的研发,并在2023年上海车展上展示了包括线控转向、可收缩式转向管柱、高效半轴及转向软件在内的全系转向产品。同时,该公司还积极与车企合作研发,产品体系丰富,核心产品为EPS,通用汽车为其最大客户。尽管近几年收入增长略显疲态,但耐世特在中国及欧洲等地区的订单情况较为理想,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上半年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收入贡献提升至25%。

耐世特在江苏省常熟市新建的工厂已正式开业,标志着该公司在双小齿轮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DPEPS)产品方面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常熟工厂将增强该公司承接亚太区业务的能力,提升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耐世特在2024年第三季度首次赢得了来自欧洲及中国整车制造商面向中国市场联合开发项目的EPS业务,订单金额高达20亿美元。

耐世特的市值走势已反映出其过去几年持续放缓的业绩,自2021年2月以来市值缩水超过60%,目前价位处于历史底部。然而,随着线控转向市场的释放预期以及中国市场订单的旺盛增长,耐世特的业绩增长有望在2025年得到扭转。同时,该公司近期受到资金的追捧,近三个交易日成交量持续放大,资金净流入超过2.18亿元,涨幅超过30%。股东M&G Plc也于2月5日增持90.7万股,持股比例提升至6.02%。券商也纷纷发布看好研报,认为耐世特有望成为线性转向系统量产第一梯队的核心受益者之一。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