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日企巨头合并梦碎,4357亿大交易告吹,中国车企整合却势如破竹

时间:2025-02-16 22:56:32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汽车行业的震撼消息再次传来,本田与日产之间的合并谈判彻底宣告破裂。

这场曾被视作日本汽车业自救希望的超级并购案,从高调宣布到黯然收场,仅仅历时52天。原本计划中的600亿美元(约合4357亿人民币)交易,如今已成泡影,留下的是一场宛如闹剧般的“失败者联盟”。

合并的破裂,根源在于本田与日产之间根本性的分歧。本田最初提出,双方应共同成立一家控股公司,本田将占据主导地位,但日产将保持独立运营。然而,随着谈判的深入,本田突然改变立场,要求100%控股日产,这一要求无疑是对日产的极大冒犯。

日产CEO内田诚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如果成为本田的子公司,日产的优势将荡然无存。”尽管日产在2024财年预计净亏损800亿日元,全球销量下滑至334万辆,中国区销量更是暴跌12.2%,但日产仍坚决拒绝“卖身”。

谈判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九州工厂事件。日产高管刚刚承诺不裁员、不减产,本田CEO就立即提出关闭北美工厂的要求。这种“打脸式”的谈判策略,彻底激怒了日产管理层,导致谈判彻底破裂。

然而,在本田与日产合并谈判破裂的同时,中国汽车行业的两大巨头——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却正在稳步推进他们的重组计划。重组后的新集团年销量预计将达到516万辆,这一数字不仅将超越比亚迪,成为中国第一大车企,还将跻身全球汽车集团的前五名。

本田与日产合并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资源整合,共同应对特斯拉的崛起、中国车企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然而,本田的傲慢与日产的倔强,使得这场合并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变数。

本田凭借其强大的财力和稳健的财务状况,试图将日产变为自己的子公司,从而牢牢掌握合并后的主导权。然而,日产作为曾经的汽车巨头,虽然如今陷入困境,但绝不甘心成为别人的附庸。双方都在试图从对方身上获取更多利益,却都不愿付出真正的代价。

这种“零和博弈”的心态,注定了合并的失败。而日本汽车业在中国、美国以及东南亚市场的份额不断下滑,更是加剧了这种困境。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暴跌,财务状况恶化;本田也未能幸免,销量持续下滑,尤其是在中国市场。

相比之下,中国汽车行业的整合却显得更为果断和高效。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的重组计划,不仅避免了内部竞争,还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共同应对全球市场的挑战。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略决心,使得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加剧,日本车企若不能尽快摆脱困境,拥抱变革,恐怕将难以逃脱被时代淘汰的命运。而中国汽车工业则正以雷霆之势完成历史性跃迁,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