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血管介入医疗领域,随着国内患者数量的不断攀升,对介入器械的需求也随之激增,其中球囊作为关键耗材,其市场地位日益凸显。据沙利文数据预测,至2030年,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量有望达到343.8万台,这为球囊市场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球囊的生产制造过程却面临诸多挑战。桓球医疗的首席执行官闻人吉在近期的访谈中透露,当前球囊制造仍高度依赖人工操作,在生产一致性、成本控制及效率提升方面存在显著的提升空间。闻人吉拥有丰富的汽车和机器人行业经验,他在2016年创立桓球医疗后,专注于将智能制造技术引入医疗器械制造领域。
闻人吉指出,冠脉手术对球囊的性能要求极高,而现有的生产过程存在改进空间。他希望通过借鉴汽车行业的智能制造经验,将AI与机器人技术融入球囊制造,以提升生产质量的一致性,并降低制造风险。为此,桓球医疗针对球囊制造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技术创新。
在球囊制造流程中,桓球医疗重点攻克了球囊拉伸和检测两个环节。他们成功研发出球囊成型机和球囊AI检测机两款核心硬件产品。球囊成型机专为高质量聚合物球囊设计,集成了温控、拉力、气压、冷却等多个控制系统,能够稳定生产多种规格的高质量球囊。该设备支持灵活的工艺配置,并配备数据查询系统,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历史数据追溯。
闻人吉强调,球囊成型机的独特水套结构将高分子材料拉伸温度的控制精度提高至±3℃,远超行业的平均水平±10℃,从而显著提升了生产稳定性和球囊良品率。而球囊AI检测机则利用深度学习和视觉AI技术,结合超高分辨率图像和光学测量,实现了高效的球囊质量检测,有效减少了误检和漏检,提升了质量控制的效率。
桓球医疗还在积极研发相关软件产品,旨在辅助生产人员更快调整球囊成型参数,进一步提升整体生产效率。近年来,医疗器械高值耗材的集采政策为桓球医疗的AI智能制造技术提供了市场推广的重要契机。自2019年江苏省牵头启动血管介入球囊联盟集采以来,球囊产品已经历多轮带量采购,价格降幅显著。
闻人吉表示,集采政策推动下,行业对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新技术持积极态度。部分客户甚至希望AI技术不仅应用于制造环节,还能进一步赋能研发和质量管理,提升整个企业运营体系的智能化水平。在商业化方面,桓球医疗计划于2025年启动两款核心球囊制造硬件产品的市场推广,通过线上新媒体平台引流和线下参与展会与行业论坛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市场影响力。
闻人吉透露,桓球医疗今年的目标是覆盖国内外的头部医疗器械企业,并实现千万元级的营收。随着桓球医疗在球囊制造领域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他们有望为心血管介入医疗领域带来更多的智能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