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于北京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新能源企业面对国际贸易壁垒的挑战,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蒋赟分享了他的见解。面对美国、欧盟等地对中国光伏、电解槽及新能源汽车等产品频繁加征关税的现状,蒋赟强调,“出海”已成为新能源企业的必然选择,回避并非良策。
蒋赟指出,尽管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但新能源企业不能因此退缩。他建议,企业可以通过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等策略来灵活应对,然而,更为核心的是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谈及如何提升内功,蒋赟详细阐述了几个关键点。首要任务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确保技术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这是新能源企业长期应对贸易壁垒的关键所在。他还提到,企业在“出海”前需做好充分的风险管理准备,包括与财税机构和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以有效防控潜在风险。
蒋赟进一步指出,若选择海外设厂,企业需增强本土化运营能力,构建与当地利益相关方的良好关系网络。同时,他强调,企业国际化品牌建设同样不可忽视,应将“互利共赢”作为核心理念。
蒋赟表示,当前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出海”历程已从单纯的产品输出2.0时代,迈入制造输出的3.0时代。在这一全民“出海”的热潮中,新能源企业更需专注于技术革新与能力提升,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