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车圈内流传一则消息,称长安马自达或已放弃将CX-90引入中国市场,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形式。据称,原本在国内用于测试的CX-90车辆已被售出,且目的地指向了外蒙古。这一消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CX-90的市场定位和产品规格,预示着其若进入中国市场,售价将不会低廉。以长安福特探险者为参照,这款与CX-90规格相近的车型,起售价高达30.98万元,顶配更是逼近40万元大关,且暂无优惠。因此,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CX-90的价格预期都将与探险者保持在相近水平。
从外部环境来看,CX-90若此时进入中国,将面临一场激烈的市场较量。近年来,新能源车市场的崛起势头强劲,尤其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本土制造商,其新能源车已成为大众市场的宠儿。同时,造车新势力们在高端市场的地位日益稳固,特别是在30万至40万价格区间内的中大型SUV市场,理想和问界两大品牌几乎占据了主导地位。
数据显示,2024年,售价25万以上的高档SUV销量榜单中,特斯拉、问界和理想三大品牌稳居前三,将传统豪华品牌BBA的中型SUV甩在身后。而中大型SUV销量榜更是被理想和问界所占据,昔日神车汉兰达已跌落至第12位,销量仅为问界M7的四成。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CX-90的直接竞品探险者都未能上榜,其市场前景自然不容乐观。
不仅如此,中大型SUV市场的竞争还在不断加剧,领克、腾势、传祺等品牌的新车型纷纷涌入市场,使得这一细分领域的竞争愈发白热化。在这样的背景下,CX-90的市场表现能否超越探险者,成为了一个未知数。
从长安马自达自身来看,公司正在经历一场战略调整。在上海车展期间,马自达宣布将与长安汽车深化合作,共同推进电动化产品的开发,并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新能源车型。随后,基于长安EPA混动平台打造的马自达EZ-6已经在国内上市,而代号J90K的全新SUV车型也计划于今年投放市场,或命名为EZ-60。
长安马自达工厂正在对新能源乘用车S-SUV项目(代号J90K)进行适应性改造,以新增8万辆新能源车型的年产能,其中包括5.4万辆增程车型和2.6万辆纯电车型。这一改造完成后,长安马自达的总产能将保持在22万辆不变,但现有6款车型中的汽油车将减产7.5万辆,减产幅度达到48%,其中CX-50的减产幅度更是超过73%。
长安马自达已明确表示,公司将进行新能源转型,并计划从2024年开始,每年至少向中国市场推出一款新能源车型,以扩大在轿车和SUV细分市场的覆盖。到2027年,长安马自达新能源车型销售占比力争达到90%,年产销量目标为30万辆。然而,这一转型能否如愿取得预期目标,目前仍充满不确定性。
不可否认的是,马自达在中国市场已沦为二线品牌。尤其是在新能源车日益普及的今天,长安马自达的市场存在感愈发有限。对于当前的马自达而言,销量和存在感或许比新产品更为重要。这也是长安马自达在华面临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