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关于民用建筑地下车库电动汽车充电桩电气设计的详细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报告全面探讨了充电桩的类型、功能要求、配置方案、布置要求以及供配电系统设计等多个方面,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
报告指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普及率、实用性和互换性成为了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国家和地方政策的要求,新建住宅和商业建筑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充电设施。以福建省福州市某商业综合体为例,该项目地下车库共设有1243个车位,为了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项目采用了交流充电桩和直流充电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直流充电桩25台,交流充电桩100台,共设充电车位125个。
在充电桩的选择上,报告详细介绍了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的功能要求。直流充电桩,俗称“快充”,能够快速为电动汽车充电,而交流充电桩,俗称“慢充”,则适用于长时间停车充电的场景。报告还强调了充电桩的布置要求,指出充电桩应靠近上级供配电设备,以缩短供电电缆的路径,同时充电桩的安装位置应便于充电车辆停放和充电人员操作。
供配电系统设计是充电桩电气设计的核心部分。报告详细阐述了供电容量的选择方法,指出充电桩配电系统需安装有源滤波无功补偿装置,以提高功率因数。在配电设计方面,报告建议采用0.4kV低压系统供电,负荷等级为三级,接地采用TN-S系统。同时,为了保障电能质量,报告还提出了设置有源滤波装置、合理选择变压器接线组别和负荷率等措施。
报告还介绍了充电桩监控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充电监控系统、供电监控系统和安防监控系统共同组成了充电桩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充电桩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报告还特别提到了安科瑞充电桩收费运营云平台,该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接入系统的充电桩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提供了充电服务、支付管理、交易结算等多项功能,为充电桩的运营管理提供了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
在充电桩硬件设备方面,报告列举了多种类型的充电桩产品,包括互联网版智能交流桩、互联网版智能直流桩等,这些产品具备防雷保护、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多种安全功能,并支持刷卡、扫码等多种支付方式。同时,报告还介绍了相关的系统硬件配置,如智能边缘计算网关、导轨式电能计量表等,这些设备为充电桩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报告最后强调,在民用建筑地下车库汽车充电桩的电气设计中,应严格遵循相关政策、规范标准的要求,并密切跟踪新产品及技术的发展。通过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实现技术和经济的合理平衡,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