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2025新能源破局之路:消纳堵点何解?行业自律能否引领新篇章?

时间:2025-02-20 21:36:40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在光储行业,过去一年的画卷深刻描绘了“内卷”与“自律”的交织图景,这是行业经历爆发式增长后的一个必经阶段。步入2025年,光储领域的主旋律将如何演绎?

当前,上游制造领域正面临产能过剩的困扰,而下游绿色电力的有效消纳则成为打通整个产业链的关键所在。新年伊始,新能源行业已释放出积极调整的信号,分布式光伏迎来新规,新能源上网电价也迎来了重大变革。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伏发电专委会副秘书长戴思源透露,2025年以来,光伏行业经历了两大重要调整:一是新版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的出台,二是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深化。这两项政策均以推动光伏高质量消纳为核心,引领行业前行。

机遇与挑战并存。回顾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达到约277GW,创历史新高。累计装机容量约8.9亿千瓦,同比增长45.2%,增速远超其他能源发电装机,总装机量甚至超过了水电,仅次于火电。同时,我国光伏产品连续四年出口超过2000亿元,2024年再度刷新纪录。然而,在强劲的发展势头之下,光伏行业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目前,新增装机增速放缓的趋势已经显现,企业盈利状况令人担忧。截至2月初,已有43家光伏企业发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其中超过七成预计亏损。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企业成为亏损的重灾区,仅有部分光伏辅材、逆变器等中下游环节勉强维持盈利。尽管近期产业链价格趋于稳定,但市场库存仍然高企,需求端前景不明。

戴思源介绍,从光伏四个主产业链环节来看,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出货量均呈现正向增长,其中组件出货量超过580GW,同比增长12%。然而,当前产量增速正在回落,行业前行的压力依然巨大。

海外市场同样面临诸多困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壁垒增多,海外竞争愈发激烈。有数据显示,今年国内光伏企业产能将达到全球需求的1.3倍,产能过剩问题愈发凸显。行业低迷促使光伏企业加速技术迭代,这也导致专利诉讼频发。国内已有6家光伏组件龙头企业公开依法维权。

储能行业的情况与光伏行业颇为相似。根据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幅度超过130%。这一数据直观展示了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储能在能源结构调整、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方面的作用愈发显著,已成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支撑技术。

然而,在储能行业规模快速扩张的背后,一系列热点问题也随之浮现。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洗牌趋势已初露端倪。在企业层面,储能规划与实际应用的契合度、技术创新满足市场增长需求的能力、储能项目建设与运营的成本管控、储能电站的安全管控等问题,都是行业稳健发展必须面对的关键环节。

面对行业困局,企业间达成了自律共识,政策层面也积极打通堵点。2024年10月,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国内代表性光伏企业召开座谈会,旨在防止恶性竞争的蔓延,并呼吁强化行业自律,依法合规地参与市场竞争,避免进行低于成本的销售与投标。

2025年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旨在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解决接网消纳承载力不足等问题,同时规范市场行为,对不合理现象进行纠正和规范,推动行业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切实维护发用双方特别是农户的合法权益,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紧接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推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还联合印发了《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技术创新、产业布局、供需关系等多个层面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下,行业更需要团结一致,共同寻找破局之道。据悉,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CEEC 2025)将于2025年3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下设多个专题展及综合展示区,旨在促进产业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