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界的聚光灯下,一场关于人工智能(AI)未来的较量正悄然上演。近日,备受瞩目的科技巨头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通过一场直播发布会,正式推出了其最新研发的AI模型Grok3。据马斯克介绍,为了打造这一模型,团队使用了超过20万张H100显卡,训练时长累计达到了惊人的两亿小时。在公开测试中,Grok3的得分超越了当前所有模型,包括近期崭露头角的DeepSeek R1。
然而,尽管Grok3的分数亮眼,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却引发了争议。一些用户发现,Grok3在简单的数字比较任务中也会出错,如无法判断9.11和9.90的大小,其给出的答案和建议也存在明显的不准确之处。面对质疑,马斯克迅速回应,称Grok3仍在持续改进中,目前仅为测试版。但这一事件无疑加深了业界对DeepSeek所带来的变革性影响的思考——在AI的竞争中,单纯依靠算力堆叠的“大力出奇迹”策略已不再是唯一出路,优质训练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与马斯克的反击不同,国内互联网大厂对DeepSeek的态度显得更为开放和积极。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宣布接入DeepSeek,百度则不仅将核心搜索业务接入DeepSeek,还从闭源转向开源,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这一新技术。阿里巴巴在云服务、1688、天猫精灵等多个业务板块部署了DeepSeek,而微信更是直接在搜索栏新增了AI搜索服务,这一举措使得腾讯股价一度飙升,创下了近期新高。
在AI领域,大厂们凭借自身的业务规模和盈利能力,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去探索和实践。当行业发生重大转向时,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AI创业公司开始显得力不从心,而大厂则能够凭借自身优势,继续投入研发,推动AI技术的落地和应用。这一趋势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观点: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中,创业公司的成功概率微乎其微。
在巴黎大皇宫举办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斯坦福大学教授李飞飞发表演讲,将当前时期称为“真正的第一个AI时代”。她指出,在新技术浪潮中,探索未知领域往往意味着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DeepSeek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算力为王”的固有观念,为AI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DeepSeek在成本、开源和路径上的创新,不仅降低了AI技术的门槛,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面对DeepSeek带来的机遇,国内大厂纷纷加入其中,竞相布局AI技术。腾讯在微信中率先接入了DeepSeek的AI搜索功能,并计划将更多产品和应用转入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以充分利用DeepSeek的技术优势。阿里巴巴则将DeepSeek应用于云服务、电商等多个领域,试图通过AI技术提升用户体验和业务效率。字节跳动则加大了对大模型的投入力度,不仅推出了开源大模型Qwen系列和闭源大模型通义千问2.5,还在内部成立了探索通用人工智能(AGI)前沿研究的Seed Edge项目。
尽管大厂们对DeepSeek的拥抱态度积极,但并不意味着它们会放弃对基础模型的研究。腾讯在微信搜一搜接入DeepSeek后不久,就推出了自研的混元T1深度思考模型,旨在围绕AI搜索场景打造自主的模型能力。字节跳动也在内部提出了务实的浪漫主义理念,针对AI技术提出了三个重点目标:追求智能上线、探索新的交互方式以及加强规模效应。
与此同时,一些曾经的AI明星公司也开始调整策略。月之暗面近期决定大幅收缩产品投放预算,将主要精力放在模型能力的提升上。而AI六小龙中的阶跃星辰和MiniMax已经接入了DeepSeek-R1模型,零一万物则明确表示将转向应用层开发。这些变化表明,在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行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只有不断适应新技术、新趋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场关于AI未来的较量中,大厂们凭借自身优势和资源,正在积极拥抱新技术、探索新路径。而曾经风光无限的AI创业公司则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里,只有不断创新、不断适应才能在这场科技革命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