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上汽集团与华为合作的背景下,一个关于“灵魂论”的讨论悄然兴起。有人担忧,这样的合作是否意味着上汽放弃了自我,选择了投降。然而,这种观点或许过于片面,未能全面理解上汽的战略意图和历史背景。
上汽提出“灵魂论”之际,正值汽车行业从传统1.0时代向新能源智能化2.0时代的转型关键期。那时,业界普遍认为,新汽车将如同智能手机一样,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阵营,车企专注于硬件制造,而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则负责软件系统的开发。然而,市场的实际发展却打破了这一预设,软硬件的深度结合成为新趋势,新汽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智能体,竞争层面也从单一的功能和场景转向了更深层次的个性化需求满足。
在此背景下,上汽与华为的合作显得尤为关键。上汽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对新技术和市场趋势的深刻洞察,选择与华为智选车模式携手,共同打造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车型。首款合作车型将依托上汽星云平台,结合华为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技术,定位在15万元至25万元的纯电市场,这一价格区间对于双方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上汽集团并未将所有希望寄托于与华为的合作上,而是采取了多元化的战略布局。自2024年10月起,上汽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出了“上汽行,皆上乘”的口号,致力于打造一个强大的乘用车板块。通过资源整合和品牌聚焦,上汽在研发层面也进行了优化,将智己、飞凡等品牌的研发业务并入创新研发总院,以实现更高效的技术开发。
在合资领域,上汽同样展现出了开放的姿态。上汽大众计划到2030年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15款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上汽通用则以“电动化、智能化、高价值化”为目标,计划从2025年起推出12款全新新能源车型,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上汽的合作伙伴远不止华为一家。上汽与大众集团的深化合作,以及与宁德时代的战略合作协议,都彰显了其在对外开放和跨界合作方面的积极态度。智己汽车成功完成B1轮股权融资,与阿里巴巴旗下斑马智行的合作也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座舱技术的发展。
上汽集团还在不断拓展其“朋友圈”。与北京理工大学的战略合作,将围绕电动化、智能化、无人化等领域展开,共同推动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上汽安吉物流的引战增资,也将为“中国汽车出海”提供全方位的国际全链服务体系。
上汽集团凭借其在整车研发、生产制造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积累,以及与众多合作伙伴的深化合作,正稳步前行。2024年,上汽集团全年终端交付量达到463.9万辆,其中自主品牌销量占比高达60%,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0%,创下历史新高。2025年1月,上汽集团也取得了销量开门红,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