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钢矿业公司水厂铁矿的印子峪采场上,一辆图像采集车正以蜗牛般的速度缓缓行进,它的任务是精确捕捉每一寸土地的信息。驾驶员周俊龙,全神贯注地操控着方向盘,他的眼神紧随着周围的环境,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透露出对任务的严谨态度。
周俊龙,如今是水厂铁矿汽运作业区运转丁班无人驾驶矿车运维团队的现场队长。他正在进行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地图信息采集,为无人驾驶矿车的精准定位、路径规划以及安全感知提供关键数据支持。这是一项每日必行的任务,确保了无人驾驶矿车能够高效、安全地运行。
“成为现场队长,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但我作为‘90后’,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尤其是无人驾驶矿车的运维工作,我觉得它既前沿又酷!”周俊龙满怀激情地分享道。
自2024年11月起,水厂铁矿引入了10台无人驾驶矿车,这一举措不仅实现了建材产线原料运输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低碳化,还大幅节省了人力成本,人力投入减少了近50%。为确保无人驾驶矿车的稳定运行,每班都配备了调度员、集控工、现场队长和接管员各一名。
周俊龙的转型之路并非个例,包括他在内,共有18名矿车司机成功转岗。而在停车场,无人驾驶矿车整齐排列,等待着班检的到来,它们仿佛一群蓄势待发的士兵,准备迎接新一天的挑战。
现场接管员白银生,一位拥有近30年驾驶经验的“老司机”,此刻正仔细检查着每一辆无人驾驶矿车。从安全附属设施到设备连接情况,再到摄像头和雷达的清晰度,他都一一确认无误。对于白银生来说,这次从矿车司机到无人驾驶矿车现场接管员的转岗,不仅让他的工作更安全、更轻松,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福利。
在二楼的集控室,一排电脑整齐排列,这里是水厂铁矿生产指挥的中枢。王新兵,一位在矿车司机岗位上工作了14年的“老兵”,如今已转型为集控工。为了胜任新岗位,他和同事们前往山东邹城凫山铁矿进行了为期8天的学习,并通过了两个月的岗位练兵,如今已能熟练操作集控系统。
集控室内,紧张而有序的工作氛围弥漫在空气中。王新兵和同事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对讲机里不时传来生产现场的指令声。在距离王新兵不远处,一个类似游戏设施的驾驶位引人注目,这是用于无人驾驶矿车远程接管的应急设备。当矿车出现问题时,调度员可以迅速接管车辆,确保运行安全。
“无人驾驶矿车刚投入运行时,每天需要接管几十次,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调度员刘俊广回忆道。但经过公司的课题攻关和一系列改进措施,现在每天的接管次数已大幅减少,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对于刘俊广来说,转岗后的挑战在于不断适应新岗位的要求。“不管在什么岗位,态度决定一切。熟练操作只是基础,能够从容应对突发情况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他坚定地说道。
在水厂铁矿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像周俊龙、白银生、王新兵和刘俊广这样的一线职工,正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行动,主动拥抱岗位的新变化,共同推动着企业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