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一场智驾技术的激烈较量。比亚迪率先发难,推出了全民智驾战略,并宣布旗下所有车型都将配备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这一举措不仅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也激起了老对手吉利的强烈反应。吉利迅速宣布,将于2025年3月初公布全新的AI智能化战略规划,意在与比亚迪一较高下。
吉利此次的底牌在于其GEA新能源架构,该架构已经融入了星睿AI大模型的强大能力,并集成了最新的车规级芯片、3.0电子电气架构以及先进的操作系统。在智能驾驶层面,吉利自主研发的AI数字底盘更是实现了全球首次的无人驾驶漂移技术,通过AI算法控制转向和前后轮扭矩矢量,其性能超越了人类驾驶极限的25倍。
吉利此番推出的新车是一款7万级别的小型电动车,虽然外观并不出众,但胜在实用性强。新车基于纯电平台打造,搭载了神盾短刀电池和11合一智能电驱系统,车内空间利用率高达85%。还配备了Flyme Auto车机系统,支持全场景语音控制以及Flyme Link手车互联功能。吉利凭借这款车型,在性价比方面与比亚迪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全球销量达到了427万辆,吉利则以218万辆的销量紧随其后,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92%,达到了88.8万辆。比亚迪的全民智驾战略核心在于利用规模优势,将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成本控制在极低的水平,甚至接近“白送”。这种策略无疑对吉利等竞争对手构成了巨大的压力。
面对比亚迪和吉利的步步紧逼,华为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微博上表示,智能驾驶的“凑合能用”与“好用且安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境界。他强调,华为的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与比亚迪的平民智驾有着本质的区别,华为的技术更为先进。
华为的ADS 3.0系统已经全面升级,采用了全新的GOD大网技术,不再依赖传统的规则限制和白名单模式,而是通过对场景的深层次理解来做出操作决策。这套系统在复杂路况和恶劣天气下都能表现出色,还支持“车位到车位”的导航功能。然而,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高昂价格也成为了其普及的一大障碍。
在小米汽车方面,虽然其首款车型SU7和第二款车型YU7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小米也面临着来自上下两端的夹击。在低端市场,比亚迪和吉利凭借性价比优势占据了主导地位;在高端市场,华为等竞争对手则拥有更为先进的技术。小米选择冲击中高端市场,试图在20万以上的价格区间内寻找生存空间。
小米的优势在于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和出色的产品定义能力。然而,随着全民智驾时代的到来,科技的溢价将逐渐降低,小米的护城河也将变得越来越浅。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成为了小米汽车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场智驾技术的较量中,无论是比亚迪、吉利这样的传统车企,还是华为、小米这样的科技巨头,都在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策略,试图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些竞争不仅推动了汽车行业的进步和发展,也让消费者享受到了更多的科技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