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以灵活算力与绿色创新助力企业突破瓶颈

时间:2025-03-07 20:50:59来源:互联网编辑:汪淼
image.png

当下,生成式 AI 浪潮正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企业应用场景变得日益多元且复杂,数据中心已然成为推动创新的 “数字心脏” ,助力各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然而,算力需求的增长如何与能耗协同、通用架构如何与场景多元化匹配、技术迭代如何与生态步伐协同,构成当前企业应用算力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深耕数据中心领域多年,英特尔始终以技术创新为基石,为行业提供更高效、更灵活、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我们深知,真正的创新是通过技术的纵深突破,为企业提供“性能不妥协、能效可量化、场景全覆盖”的确定性答案。为此,英特尔不断更新和强化产品组合,以支持更广泛的企业部署。

自去年接连发布英特尔® 至强® 6能效核和性能核处理器后,最近全新推出的英特尔® 至强® 6处理器家族的新成员——6700/6500性能核处理器,进一步丰富了至强产品组合,这不仅是英特尔技术路标的延伸,也是我们对行业痛点的精准回应:以灵活架构适配多元场景、以软硬件优化重构算力效率、以绿色创新解码能效平衡方程。

以灵活架构适配多元场景

作为现代数据中心的理想CPU,英特尔® 至强® 6 处理器始终能够提供性能与能效的平衡。自去年9月,英特尔发布最高配备128个核心的英特尔® 至强® 6900性能核处理器,得到了众多生态伙伴的积极响应后,我们始终在思考如何以更灵活的设计匹配多元化场景,通过不同核数、面向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

image.png

最新推出的英特尔® 至强® 6700/6500性能核处理器,以全面适配见长。针对AI、科学计算、大数据、网络以及存储等主流应用场景,其性能与功能均进行了迭代升级。例如,在数据中心应用中,除了单路、双路,一些传统数据服务还需 4 路或 8 路等不同服务器设计。此次产品组合扩展充分考虑这部分客户需求,推出新一代 4 路和 8 路产品。在性能和能效方面,相比高核、高密度计算的芯片,英特尔® 至强® 6新品系列的TDP范围为150W 到 350W,更适合传统机架部署。而对于追求较高连接性的用户,该系列亦提供支持多达136条PCIe通道的单插槽平台,以满足需求。

英特尔®至强® 6处理器支持面广泛,涵盖从128核到16核的配置,可以通过不同产品组合满足客户在不同场景对性能、功耗的要求。企业可按实际负载选择适配的产品,从而更好的控制成本。I/O 芯片的模块化组合像积木般灵活,针对网络加速或存储负载,也可以按需“拼装”。通过这种灵活的设计,我们为用户提供在性能、功耗和价格上达到理想平衡的产品。

以软硬件优化重构算力效率

早在大模型崭露头角之前,数据中心领域就已经存在诸多AI工作负载,而CPU作为机头节点始终发挥重要作用。凭借着出色的每瓦性能和更低TCO,英特尔® 至强® 处理器作为AI服务器的CPU机头节点,能够高效处理AI推理任务,并在性能和成本上达到平衡。当下,绝大多数GPU加速服务器,都选择英特尔® 至强® 作为机头。这不仅是因为它与GPU的搭配非常高效,还得益于其内置的多种AI加速功能,比如AMX(高级矩阵扩展)等。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英特尔® 至强® 6 处理器中增加全新内存技术——MRDIMM。相比第五代至强 4800 - 5600MT/s的内存速度,英特尔® 至强® 6速度提升到了6400MT/s,MRDIMM更是可将内存速率大幅提升至 8800MT/s,极大提高了AI推理任务的性能。目前,多家客户已与英特尔展开联合测试,加速 MRDIMM 落地应用。

在大模型时代,开源开放能为技术创新带来更多源动力。一直以来,英特尔都在支持开源大模型方面投入巨大。现阶段,我们已经针对业界超过500个开源AI模型提供支持,广泛涵盖DeepSeek、Llama和通义千问等。同时,我们也深耕开放生态,不仅以开放生态系统软件实现针对性优化,也通过打造开放平台为这些模型提供支持。

创新之路永无止境。英特尔凭借在CPU和加速器领域的丰富产品组合,持续深化与生态伙伴的合作,打造多样化平台解决方案。无论客户面临的是推理任务、大模型、中模型,亦或是满血版或蒸馏版的需求,英特尔均能提供坚实且有力的支持,全方位满足客户的多样化工作负载需求。

以绿色创新解码能效平衡方程

算力需求的激增与“双碳”目标的并行,让绿色化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重要议题。英特尔从两大方向推动行业变革:

一方面,我们持续推动液冷技术规模化落地。英特尔® 至强®6平台全面兼容中国液冷生态,涵盖冷板、快接头等多种方案。去年,我们联合产业伙伴成立“数据中心液冷加速计划”,推动液冷技术从试点走向规模化部署。目前,多家合作伙伴已基于英特尔® 至强® 6处理器推出液冷服务器,能效提升显著。

另一方面,我们也正与国内生态伙伴探索浸没式液冷技术的创新应用。AI服务器的能耗挑战亟待解决,通过液冷技术与芯片级能效优化的结合,助力业界在提升整体算力能效的同时降低能耗。

在行业需求日新月异的当下,英特尔选择用系统级创新为业界的发展提供动力。英特尔® 至强®6产品线的丰富只是我们产品策略的重要一环,未来还将有更多创新产品值得期待。我们坚信,真正的技术领导力,不仅仅在于参数表的领先,而在于能否将复杂留给自己,把简单交给客户,让每家企业都能在AI时代以“无缝升级”,拥抱数字时代无限可能。

更多热门内容
智领未来,京瓷创新传感技术亮相SENSOR CHINA 2025
感知技术赋能百业,传感器作为智能系统的核心基础,其创新应用正不断推动产业升级。中国(上海)国际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展览会(SENSOR CHINA 2025)将于9月24日–26日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举办。展会聚焦传感技术的创新应用与生态共建,为全行业提供产品展示、技术交流与商

2025-09-22

开放合作,共筑防线,国科云成功举办“AI赋能网络安全”专题交流会
9月17日,国科云在京成功举办“AI赋能网络安全”专题交流会。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北京铜牛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和企业的多名权威专家,以及来自科研、金融、能源、教育等领域的数十名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

2025-09-22

陈天桥创立的AI公司MiroMind成为全球顶尖预测型大模型,性能领先行业基准
科技的走向、股市的涨跌、比赛的胜负、选举的结果……在AI时代,未来还会像过去那样不可知吗?全球首个动态实时LLM智能体未来预测基准FutureX推出,被马斯克称为衡量智能的最佳标准。9月18日,全球创新企业家、慈善家陈天桥旗下的MiroMind团队在这一AI未来大考中,连续第

2025-09-22

华为擎云亮相第22届东博会人工智能展,以AI赋能数智化转型
9月17日-21日,为期5天的第21届中国—东盟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在广西南宁会展中心开幕。本届东博会、峰会主题是“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本届东博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华为擎云以多行业解决方案

2025-09-22

十一出游如何规划 三星Galaxy Tab S11系列来帮忙
离十一假期越来越近,已经不少朋友在晒行程单了:有人准备出国跨境游,也有人计划跨省打卡网红地,还有人打算短途走一走,剩下的时间专心吃喝玩乐。不同的假期节奏里,以三星Galaxy Tab S11系列与三星Galaxy Buds3 FE等为代表的三星Galaxy智能新品正悄悄上位,成为假期

2025-09-22

华为擎云亮相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9月20日至23日,以“智造世界 创造美好”为主题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隆重举办。作为全球制造业领域的年度盛会,本次大会吸引了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上百家制造业巨头、世界500强企业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展示前沿制造技术与创

2025-09-22

欧普照明以SDL智慧光谱引领创新,天境系列重塑照明新格局
近日,欧普照明在成都重磅推出天境“青春版”轻奢全场景智慧照明解决方案,标志着天境系列在满足年轻家庭市场的布局中迈出关键一步。早在此前,天境lite上市首月销量便突破3万件,在智慧照明领域掀起热烈反响。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欧普照明“把阳光搬进室内”理念的落地

2025-09-22

以科技美学重塑生活方式:三星电视与小红书“夜人节”一起打开夜晚的无限可能
9月19日至25日,小红书“夜人节”登陆上海中国船舶馆,在这座复合型夜间体验空间里呈现了一场现象级文化盛事。三星携Neo QLED 8K/4K系列、The Frame画壁艺术电视及绚幕激光投影仪Premiere 5重磅登场,以卓越的显示科技与艺术美学提供全方位视觉解决方案,在这场关于生活

2025-09-22

AI焕视,E飞冲天——2025年飞利浦显示器全国操盘手大会隆重召开!
领略江南秋意,共谱鸿图画卷。9月18日,中国显示器市场外资第一品牌飞利浦显示器,携全国渠道合作伙伴齐聚古城绍兴会稽山下,召开以“AI焕视,E飞冲天”为主题的2025年飞利浦显示器全国操盘手大会。回溯往昔,王阳明曾于此阐扬“心即理”“知行合一”的心学精粹,以思想

2025-09-22

IASP2025年世界大会在京圆满闭幕 签约42项中外合作项目
秋日的北京,创新涌动、合作如潮。经过五天密集而富有成效的大会议程,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2025年世界大会于9月1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会以“追求卓越——创新集群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成功搭建了全球科技园区开放对话、务实合作的

202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