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可捷检测(常州)有限公司发布了一份深度报告,聚焦于电池热失控测试方法的全球标准对比。该报告深入剖析了电池热失控的内在机制,比较了不同类型电池的标准测试方法,为电池安全性能的评估和标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电池热失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由多种外部和内部因素触发。机械滥用(如挤压和针刺)、电气滥用(如短路、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以及热滥用(如过热)都是常见的外部诱因。电池制造过程中的瑕疵或长期使用后的老化也可能导致热失控。热失控的发展过程包括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的分解、隔膜的熔化、正极材料的分解以及电解质的燃烧,最终可能引发大规模的短路和连锁反应。
在动力电池领域,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美国运输部(DOT)等多个组织都制定了相关的热失控测试标准。例如,IEC 62660 - 2和IEC 62660 - 3等标准详细规定了测试环境、初始状态、触发方式和判定条件。这些标准在测试环境的要求上存在差异,如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等条件。同时,初始的荷电状态(SOC)和触发方式(如针刺、外部加热和内部加热)也有所不同。判定热失控的条件则通常基于电压下降、温度变化等因素。
储能电池方面,IEC 62619和UL 1973等标准对热失控测试也有明确规定。这些标准旨在防止单个电芯的失效引发更大的危害,如起火或爆炸。触发方式包括激光加热、针刺和过充等,而判定条件则侧重于热失控的扩散和电池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对于电动自行车电池,UL 2271和GB 43854等标准规定了热失控测试的具体要求。这些标准不仅要求电池在特定条件下的单电芯失效耐受测试,还规定了触发方式和判定条件,以确保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报告还介绍了热失控检测的原理和方案,包括电压检测、温度检测、气压检测、气体监测、膨胀力检测和烟雾检测等多种技术手段。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电池的状态,一旦检测到异常,可以迅速采取措施,防止热失控的发生或扩散。
报告还通过图表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了不同类型电池在热失控测试中的表现,以及不同标准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这些图表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电池热失控的机制和测试方法,还为电池行业的安全性能评估和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安可捷检测(常州)有限公司表示,将继续关注电池行业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和完善测试方法和标准,为电池行业的安全性能评估和标准制定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