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程度已远超以往,曾经的蓝海如今已是一片红海。比亚迪、小鹏、理想等领军企业加速市场扩张,而一些边缘品牌则纷纷退出舞台。近期,曾经被誉为“新势力黑马”的哪吒汽车,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3月18日,网络上流传出哪吒汽车解散研发团队的传闻,称本周内签署离职手续的员工将获得N+1的赔偿,赔偿日期截止至5月30日。面对这一消息,哪吒汽车迅速回应,称解散研发团队为不实信息,公司正在进行组织优化,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然而,真相似乎并非官方所述那般乐观。
据哪吒汽车研发部门员工透露,周二下午,他们突然接到HR通知,要求所有研发人员签署离职协议,并且2月的社保也未缴纳。另一名已离职的员工也在网络上爆料,称原本承诺的N+1赔偿变得不确定。据称,哪吒汽车的研发团队规模已从巅峰时期的2000人锐减至200人,裁员比例高达90%。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哪吒汽车的处境已十分危急。
哪吒汽车的危机并非突如其来,实际上,自去年开始,该品牌便已经陷入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烧钱速度远超自身的造血能力。自2014年成立以来,哪吒汽车累计融资达到228亿元,但截至2023年底,其净资产仅剩29.31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也仅为28.37亿元,资金池已接近枯竭。因此,从2024年初开始,哪吒汽车便频繁传出欠薪、推迟发放年终奖的消息。哪吒汽车还因拖欠供应商款项而导致工厂停工,桐乡工厂自2024年11月停产至今,南宁、宜春生产基地也陷入停滞状态。若无法在2025年上半年获得新融资,哪吒汽车的资金链很可能彻底断裂。
回顾哪吒汽车的历史,也曾有过辉煌时刻。在起步阶段,哪吒汽车凭借哪吒U、哪吒V等爆款车型,销量逐年攀升。2022年,哪吒汽车以15.2万辆的销量登顶造车新势力榜首。然而,好景不长。2023年,哪吒汽车推出了耗资20亿元研发的中高端车型哪吒S与哪吒GT,但这两款车型的月销量却不足千辆,反而导致原有低价车型的市场份额被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等车型蚕食。2024年,哪吒汽车的推新节奏中断,销量快速下滑,当年销量同比暴跌49.37%至6.45万辆,仅为年目标25万辆的四分之一左右。今年1月和2月,其月销量更是分别仅为110辆和377辆。从曾经的巅峰到如今的低谷,哪吒汽车的坠落速度令人咋舌。
面对这一困境,谁该为此负责?不少人将矛头指向了哪吒汽车的前CEO张勇。作为公司的前台管理者,张勇在2023年押注高端化战略,却忽视了市场需求。哪吒S上市初期定价过高,导致首批订单大量退订;后续降价后又被贴上“降价王”的标签,品牌价值崩塌。然而,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张勇也并不公平。尽管张勇承担了舆论的火力,但创始人方运舟作为董事长,长期把控研发与战略方向。其主导的技术投入未能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反而因研发费用占比过低而陷入“技术空心化”的质疑。同时,方运舟与张勇之间的权责模糊,导致公司战略摇摆不定。张勇曾公开反思定价失误和营销乏力,但方运舟主导的海外扩张同样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且因品控问题频发而遭多国经销商退单。因此,这场危机中,张勇和方运舟都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