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期。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的最新数据,2024年前十个月,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融资事件已超过55起,预计全年融资事件将突破60大关。更令人瞩目的是,该机构预测到203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惊人的水平,其中To B场景销量预计达到75.5万台,市场规模约755亿元;To C场景销量则将达到125.6万台,市场规模约628亿元。
在资本市场趋于保守的今天,人形机器人无疑成为了风险资本竞相追逐的热门赛道。这一新兴领域被普遍认为是继移动互联网之后,唯一能够承载“改变世界”这一宏伟愿景的新物种。为了深入挖掘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创新潜力,钛媒体于2025年初发起了《寻找中国供应链“隐形冠军”之人形机器人篇》系列专题报道,并同步开展了《人形机器人创新产业链榜单》的征集活动。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备和综合评审,钛媒体与钛媒体出海参考在ITES深圳国际工业制造技术及设备展览会上正式揭晓了《人形机器人创新产业链》系列榜单。该榜单涵盖了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AI大模型及算法到电机、减速器、丝杠、编码器、驱动器、电池、通讯等硬件设备,以及整机生产组装制造厂商,全面评估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表现。
在诸多获奖企业中,动易科技以其AI Native的技术理念脱颖而出。该公司不仅在感知、规划、控制算法等方面全面运用AI技术,更在本体设计和优化上秉承了面向AI的设计理念。其新一代智能体和机器人本体对多模态大模型更加友好,未来将以一种更加通用的方式协助大模型完成具身本体的操控,使机器人实现“所想即所做”,更加接近人类的行为模式。
海克斯康、魔法原子、小鹏等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海克斯康将AI技术应用于模拟仿真技术,加速设计端效率和效能提升;魔法原子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商业、家庭等场景应用广泛,展现出强大的应用潜力和市场前景;小鹏AI机器人Iron则以其完整的拟人形态和灵活的动作能力,以及先进的图灵AI芯片和天玑AIOS系统,在智能表现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在智能控制系统方面,慧思开物、跨维智能、仙工智能等企业也展现了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慧思开物发布了首个“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大幅降低了通用人形机器人的开发门槛;跨维智能凭借在3D生成式AI、多模态大模型及三维成像方面的技术积累,实现了具身智能核心技术的规模化商业落地;仙工智能则以其先进的SLAM技术和卓越的一致性,在移动机器人控制器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在人形机器人本体设计方面,美的集团、星动纪元、优必选等企业也表现出色。美的集团在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资金实力、供应链管理和大规模制造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星动纪元打造了“端到端原生机器人大模型”和“为AI定义的全新硬件平台”,其最新推出的产品级通用人形机器人星动STAR1具备卓越运动性能;优必选则是全球极少数具备人形机器人全栈式技术能力的公司,其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框架ROSA2.0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在人形机器人控制器、电机、传感器以及硬核制造等方面,也有众多企业脱颖而出。埃斯顿、双环传动、新松机器人在控制器设计和实现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技术实力;昊志机电、禾川科技、CoolDrive等企业则在电机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而基于多项知识产权专利研发出的旋转关节、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等则为人形机器人的高精度、高响应、耐冲击等特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北京精雕集团、大族激光、科盟创新等企业在人形机器人关键制造环节也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