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客车制造业的历史长河中,扬州亚星客车曾是一颗璀璨的明星。它的故事,不仅关乎一个企业的兴衰,更是江苏客车制造业变迁的缩影。
追溯至源头,扬州亚星客车的血脉并非源自扬州本土,而是与上海有着不解之缘。其前身乃是一部队汽车修理所,1958年从上海迁至扬州,与当地汽修厂合并,孕育出了扬州汽车修造厂。在那个时代,这家工厂以“运河牌”汽车为起点,逐步涉足拖拉机、耕耘机等多种机械产品的制造,为扬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进入上世纪80年代,扬州汽车修造厂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它不仅生产载货卡车,还具备了客车改装能力,更在国内首次研发出JT663型客车专用底盘,打破了国内客车依赖卡车底盘的历史。这一创新之举,让扬州客车迅速走红全国。随后,1988年,扬州客车制造厂与西安公路学院携手,推出了中国首辆卧铺客车——JS6970型客车,再次引领市场潮流。
90年代,扬州亚星客车凭借卧铺客车等明星产品,市场份额节节攀升。1996年,企业更名为江苏亚星客车集团,跻身全省十大重点企业之一。1997年,与德国奔驰汽车的合资,更是为亚星客车插上了翅膀,引入了欧洲先进的客车制造技术,使其在大中型豪华客车市场独占鳌头。1999年,亚星客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21世纪,国内客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宇通、金龙等品牌异军突起,亚星客车的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2002年,亚星客车开始走下坡路,利润大幅下滑。2003年,公司净利润亏损近1.5亿元,销量也急剧下降。2006年,奔驰决定终止合作,以象征性的1欧元价格出售了亚星-奔驰公司50%的股权,亚星客车的辉煌时代就此终结。
2011年,陷入困境的扬州亚星客车迎来了新的转机,被山东潍柴集团收购。潍柴集团作为中国柴油发动机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入主亚星后,潍柴集团积极推动企业转型,重点发展新能源客车。2016年,亚星客车实现了6000多万元的利润,创下了历史新高。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潍柴亚星的日子并不好过,年度销量已无法跻身国内行业前十。
如今全国客车销量排名第三的中通客车,与亚星客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通客车现为中国重汽的子公司,而中国重汽与潍柴集团同属于山东重工集团。然而,尽管有着这样的兄弟情谊,亚星客车的命运却远不如中通客车。由于连续三年的利润亏损,2024年10月,潍柴旗下的亚星客车正式从上海证券交易所退市。这标志着曾经的中国客车制造业冠军,如今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