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北京盛大召开,此次论坛聚焦于“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低碳融合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真发表了精彩演讲,深入探讨了绿色能源与新能源汽车的融合发展。
张真指出,绿色电力在现代能源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随着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逐年上升,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50%左右,而到2060年,电能占比将进一步提升至70%至80%,其中超过80%的电能将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因此,绿色电力无疑是构建绿色能源体系的关键。
在演讲中,张真还谈到了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在老旧小区,由于早期规划未能预见到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增长和充电需求,配电网面临巨大挑战。变压器容量不足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的关键因素。为此,社区智能微电网应运而生,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
张真进一步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和用能情况。截至去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000万辆,其中70%为纯电动车。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亿辆左右。在乘用车领域,电动化趋势明显;而在商用车领域,则呈现出电动化、燃料电池和甲醇等多种低碳路径并行的局面。尽管电动汽车充电量已大幅增长,但目前仍以传统电网供电为主。
关于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张真表示,其表现略低于预期。去年整体产销量有所下滑,规模相对较小。尤其在商用车领域,尽管是燃料电池的重要应用场景,但目前氢燃料相比柴油和LNG仍不具备成本优势。车用燃料氢主要受成本限制,目前仍以灰氢为主。不过,随着示范城市群的推广,车用燃料氢的含绿率有望逐步提高。
张真强调,新能源汽车的增加不仅带来了用能侧的增长,还带来了巨大的算力侧需求。因此,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用能占比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绿色能源与新能源汽车的更好融合,需要源网荷储共同发力,构建交能融合的新型能源基础设施体系。这包括提高绿电绿氢占比、完善配电网建设、推广智能充电技术、优化电网储能布局等多方面措施。
在氢能发展方面,张真指出,尽管基础设施投资大且经济效益欠佳,但油气氢电服一体化的综合站已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同时,氢能管网的建设对于实现低成本、稳定的大规模氢能供给至关重要。中石化的“西氢东送”工程等千公里级输氢管网的建设标志着氢能管网建设已进入落地阶段。
张真还提到,要实现氢能供给体系的完善,需要加速建设氢高速、氢走廊,推动氢能交通规模化发展。多个省份已推出氢能免高速公路通行费的政策,依托现有高速公路建设加氢站,干线物流成为氢能应用的优势场景。建设输氢管道、加氢站和氢能高速,共同打造区域的氢能走廊已成为行业共识。
张真最后表示,绿色能源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随着电力全面市场化,新能源汽车将成为风电光伏自发自用的重要消纳场景。预计2035年,绿电将成为充电的主体能源,绿电消费比例将达到60%至70%。同时,车网互动也将成为重要的短时储能形式。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建议,张真认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支持是重中之重。同时,需要建立强制与自愿消费相结合的机制,健全项目的盈利模式。鼓励光储充换一体化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加氢一体站的投资,并配套相关政策以激励基础设施投资。还应加强场景协同与认证管理,确保绿电绿氢从生产端到消费端都能进行碳足迹的认证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