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知名投资人朱啸虎在创投圈内掀起了一场关于具身智能的讨论风暴。他在一次公开场合透露,金沙江创投正在批量退出具身智能领域的投资,原因是他认为尽管该领域共识度高,存在退出机会,但其商业化路径仍不明朗。朱啸虎直言不讳地指出,他询问了几位具身智能公司的CEO关于其商业化潜在客户的问题,但感觉他们所说的客户更像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难以想象谁会花费高额资金购买机器人来完成一些日常任务。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金沙江创投确实已经退出了两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公司——星海图和松延动力,且这两家公司都是在金沙江创投参与其天使轮融资后退出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金沙江创投在去年12月仍然参与了另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瑆爝机器人的天使轮投资,这一举动似乎与其批量退出的策略存在某种矛盾。
朱啸虎的言论迅速在创投圈内发酵,引发了广泛讨论。在周末的业界活动中,朱啸虎连续两天出席并发表演讲,进一步阐述了他对具身智能的看法。他表示,那篇关于具身智能的言论没想到会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连他的母亲都转发给了他,这说明具身智能的热度确实非常高。他认为,具身智能领域必然要经历泡沫期,之后大家才会理性思考其真正的商业价值所在。他预测,具身智能领域也会出现类似DeepSeek这样的关键时刻。
朱啸虎还以历史上的长视频、打车、外卖、共享单车等行业为例,指出这些行业在初期都曾面临过如何赚钱的质疑,但今天它们都已经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他强调,任何一个创新都会经历一个周期,从泡沫期到死亡谷,再到慢慢崛起,进入一个健康的持续成长期。在科技时代,包括元宇宙、SaaS软件以及现在的基础模型等,也都是在两三年里经历了被“证伪”的过程。
在另一场演讲中,朱啸虎再次“开炮”,直言所有AI应用都是套壳,真正的能力来自于AI之外,来自于那些苦活累活。他分享了循环智能等产品的案例,指出这些产品在AI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朱啸虎认为,AI应用收入已经开始爆发式增长,迎来了类似iPhone 3推出的关键时刻。他提到,最近6个月里,中美两国都有不少AI应用公司的收入开始快速增长。他认为,6-12个月内实现1000万美金年度经常性收入(ARR)是产品市场匹配(PMF)的重要验证指标。
对于创业公司,朱啸虎给出了明确的建议:不要浪费一分钱去训练底层模型,而是要全力拥抱开源模型。他强调,开源生态将主导基座模型的发展。他以DeepSeek为例,指出该公司完全不考虑商业化,甚至把用户都让给生态,从而让合作伙伴能够迅速且坚定地拥抱DeepSeek。
朱啸虎再次强调了“应用为王”的观点。他指出,此前的元宇宙、SaaS等领域之所以被证伪,正是因为缺乏应用的支撑。他认为,在AI应用出海方面,中国团队在日本、东南亚、中东等地都没有竞争对手,因此建议国内创业公司先在国内打磨产品,然后尽快出海。
对于AI应用创业者,朱啸虎告诫他们要勇于承认自己没有壁垒,任何技术壁垒都是骗人的。他认为,所有的应用都是套壳应用,但可以在非AI能力上建立壁垒,如整合工作流、编辑能力、专有硬件以及人工交付的苦活累活等。
朱啸虎还呼吁企业积极拥抱AIGC,否则肯定会被淘汰。他建议企业不要迷信AI,而是要聚焦尖刀场景尽快落地;同时不要投入底层技术研究,而是要在AI能力不足时用人工来补充。
在演讲的最后部分,朱啸虎以一句“星辰大海最后都是红海,脏活累活最后才是护城河”作为结语,再次强调了非AI能力在建立企业壁垒中的重要性。
朱啸虎还分享了一些具体案例来进一步阐述他的观点。他提到了一家名为Liblib的北京企业,该企业在文生图领域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专业设计师的首选工具。Liblib的核心能力并非生成图片,而是整合开源的文生图模型并提供复杂的编辑功能,这种编辑能力反而成为了其今天的壁垒。
另一个案例是循环智能,这家公司在垂直AI场景——AI Agent场景中占领了中国汽车4S店销售80%的市场份额。循环智能拥有专有硬件,如一个AI名片,销售人员佩戴后可以自动记录和分析销售过程,提示销售人员遗漏的卖点,甚至取消了每天的例会。
朱啸虎还提到了一家美国投资公司,该公司整合了几百个文生视频的模型,并根据用户风格进行生成。生成后的视频由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工作室进行人工编辑,然后直接交付给企业。朱啸虎认为,这是中国AI赋能软件可能超越美国软件公司的一个重要机会点。
最后,朱啸虎还提到了消费电子领域,他认为这可能是元宇宙再次崛起的一个契机,且中国公司在这一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他建议创业公司在开发消费电子产品时要注重减法而非加法,避免陷入复杂的供应链陷阱。他认为,这一波AI在应用端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