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油电共生下的汽车后市场:万亿赛道如何破局重生?

时间:2025-04-01 11:39:33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随着新能源车辆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比突破50%大关,一场别开生面的“双雄争霸”正在上演,新能源与燃油车两大阵营非但没有你死我活的争斗,反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生态互补格局。这一共生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多变的现实考量。在东部沿海的江浙沪地区,新能源车的充电设施几乎无处不在,覆盖率高达98%;然而,在遥远的西藏阿里,加油站依然是车辆唯一的能量补给站。

数据揭示,尽管在2024年的商用车市场中,柴油重卡依旧占据超过60%的份额,但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纯电车型已成为网约车队伍中的绝对主力。这一鲜明对比,无疑展示了新能源与燃油车在不同地域、不同用途中的差异化生存状态。

油电共存的背后,是汽车后市场从单一服务模式向生态化、智能化转型的深刻变革。混合动力车型的普及,不仅带来了新的配件需求,如电机控制器和能量回收系统,也对传统配件商提出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双重考验。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配件商们不得不调整生产线,开发适配混动系统的专用部件。

维修行业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未来的维修技师不仅需要掌握机械技能,还必须具备电子技能。随着燃油车智能化升级,技师们开始学习软件诊断;而新能源车电池维护,则要求他们掌握电化学知识。天猫养车投入巨资打造的AI生态系统,通过智能化技术辅助维修人员,预示着传统经验将逐渐被数字化工具所取代。

服务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新能源车的智能化属性,让后市场服务从传统的故障修复,扩展到了数据服务领域。维修店不再仅仅是修车的地方,而是转型为出行服务商,提供电池寿命管理、充电桩安装等增值服务。同时,个性化改装需求的爆发,为后市场开辟了新的增长点。

面对油电共存的新时代,后市场从业者必须积极拥抱变革,重构竞争力。在燃油车领域,他们深耕高难度维修,挖掘存量客户价值,同时引入智能诊断设备提升效率。在新能源领域,他们投资电池检测设备,培训持证技师,与主机厂或第三方认证机构合作,获取授权资质。而在混合动力领域,他们掌握电控系统维修技术,开发专属服务套餐。

在商业模式上,连锁化与社区化并行成为趋势。头部连锁品牌通过规模化采购和数字化管理降低成本,区域连锁则依托本地化服务抢占社区市场。独立门店若无法加入连锁体系,则需聚焦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优势。

智能化与全球化浪潮同样不容忽视。智能化工具的应用优化了库存管理、客户画像和维修流程,而全球化趋势则为中国车企及后市场供应链企业提供了出海机会。奇瑞、吉利等企业已在海外布局本地化服务网络,带动国内供应链企业走向国际。

在政策层面,电池回收、旧件再制造等绿色产业成为扶持重点。从业者若提前布局电池梯次利用技术,或与第三方回收企业合作,将有望在循环经济领域抢占先机。

油电共存并非权宜之计,而是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后市场从业者与其焦虑于“燃油车衰落”或“新能源颠覆”,不如以开放心态拥抱变革。唯有如此,才能在产业转型的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