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光伏产业链的价格上扬现象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据业内专家分析,此番涨价风波与光伏行业内的一场“抢装盛宴”紧密相连。此前,有关部门针对光伏发电和新能源电价出台了具体规定,明确指出,凡在4月30日之前成功并网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均可享受较高的补贴电价,而此后并网的项目则将失去全额上网销售的资格。受此政策影响,众多企业为了争取到原有的政策红利,纷纷在截止日期前加速抢装,从而导致光伏产品的市场需求急剧攀升。
在政策激励下,光伏产业的整体需求出现了显著增长,组件供应随之变得紧张。最新市场调研显示,3月和4月的光伏需求预计将迎来一波小高峰,这或将推动第二季度整个产业链的价格上扬。特别是分布式光伏项目,预计在第二季度达到装机高峰,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需矛盾。
随着新投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原则上要求全部电量进入电力市场交易,并通过竞价方式确定电价,光伏产业链的价格波动或将变得更加剧烈。面对这一形势,光伏行业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的光伏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107.3万家。其中,仅在2025年至今,就已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6.1万余家。从注册数量的趋势来看,近五年来,光伏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且在2024年达到了历史顶峰,新增注册企业数量高达24.7万余家。
从地域分布来看,江苏省、广东省和山东省的光伏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这三个省份的光伏企业总数超过35.8万余家,占全国光伏企业总数的33.4%。据天眼查风险数据显示,涉及司法案件的光伏相关企业约占总数的3.8%,这表明光伏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