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AI短剧:技术与内容赛跑,爆发前夜能否迎来质变?

时间:2025-04-01 13:35:13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随着三月的春风拂过,AI技术与短剧创作的融合成为了视听行业内的一股不可忽视的潮流。在近期举办的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司长冯胜勇的发言引人深思,他强调,当下已步入一个“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新时代。

无论是综合视频平台的巨头如爱奇艺、芒果TV、腾讯视频,还是短视频领域的领航者抖音、快手、哔哩哔哩,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微短剧的结合无疑是所有行业大佬热议的焦点,这股风潮正站在风口浪尖之上。

自Sora发布以来,国产AI视频大模型如即梦、快手等,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实现了从“跟随者”到局部领先的华丽转身,发展速度惊人。

从内容端来看,AI短剧经历了从初步尝试到质量显著提升的演变。从去年的《山海奇镜之劈波斩浪》、《三星堆:未来启示录》,到今年备受瞩目的话题之作《美猴王》、《无名特工队》以及《红衣大叔用AI带我穿越》等,技术的进步与内容创作者的探索共同推动了内容质感的迭代。


然而,尽管取得了显著进步,AI短剧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观众反馈显示,AI短剧在叙事连贯性、镜头语言多样性、人物表情真实性以及题材创意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例如,许多AI短剧的单镜头时长过短,依赖快速剪辑来弥补动作逻辑的不足,导致镜头语言单一,如同动态PPT拼接。人物表情僵硬、口型与发音错位等问题也时有发生,影响了观众的沉浸感。

在题材和创意层面,AI短剧多集中于玄幻、科幻领域,以及文化科普类短纪录片形式,旨在发挥AI在视觉奇观打造上的优势,同时规避在一致性和现实性层面上的不足。然而,这种策略也限制了AI短剧在艺术层面的突破,使得许多作品缺乏新颖性和吸引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存在这些挑战,AI短剧的创作流程却为创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从剧本生成到分镜脚本、图像生成、图生视频再到剪辑优化,整个流程都可以通过AI工具实现自动化,极大地降低了制作成本并提高了试错空间。

然而,实际操作中,创作者仍需花费大量时间调整提示词和选片以保持一致性。不同AI工具之间的协同性不足也限制了创作效率的提升。例如,Deepseek生成的脚本和提示词往往不考虑在实际图生视频工具中的实现效果,导致创作者需要在后期进行大量调整。

尽管如此,个人创作者和小型AI工作室仍在AI短剧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许多个人创作者在抖音、快手等平台上涌现,他们以极低的成本创作出质量不俗的短片,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专业团队的作品。这些创作者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对提示词的精准把握和对镜头语言的深刻理解。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AI短剧的爆发或将来自大众创作者的无穷智慧。随着创作门槛的进一步降低,“一人剧组”将成为常态,大众创意的汇聚将推动AI短剧走向新的高峰。同时,GPT-4o等多模态模型的发布将进一步提升AI短剧的创作能力,使得创作者能够更轻松地实现叙事和角色设定的一致性。

国产AI视频大模型也已从技术验证阶段迈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依托短视频平台的流量与数据优势,这些模型正在快速迭代并探索可行的商业化路径。未来,AI短剧的竞争将聚焦于长视频叙事能力、多模态交互深度以及产业渗透率等方面。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