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一股由车企引领的技术自研风潮正悄然改变着整车制造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传统合作模式。近期,多位车企领袖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的发言,进一步揭示了这一变革的深远影响。
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在论坛上宣布,蔚来旗下的高端行政轿车ET9已正式交付。这款车型不仅搭载了蔚来自研的5纳米车规级高阶智驾芯片神玑NX9031,还配备了全新的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天枢。李斌强调,与蔚来的充换电技术一样,这些自研技术同样具备向行业开放的能力,旨在推动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理想汽车CEO李想也透露,理想汽车自研的汽车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即将开源。预计在今年4月底,行业将见证这一开源成果。李想表示,该系统以其灵活性、高性能、成本效益及高安全性,将为汽车行业提供一个可复用的技术基础。
随着越来越多的车企在智能驾驶、芯片、动力电池等领域加大自研力度,供应商的角色正发生深刻变化。它们从过去的“方案提供者”转变为“技术赋能者”,与车企的合作模式也从单一的供需关系升级为共建生态的深度协作。这一转变不仅反映了行业竞争的加剧,也预示着汽车产业价值分配体系的重塑。
在新势力车企中,智能化配置尤其是高阶智能驾驶能力,已成为打造差异化用户体验和提升技术壁垒的关键。小鹏汽车宣布其自研的高性能芯片“图灵”已成功流片,这款专为L4级自动驾驶设计的芯片,集成了先进的处理器和神经网络处理单元,支持大模型本地运行,可应用于多种智能设备。
理想汽车则在自研操作系统的基础上,不断推出创新智能驾驶功能。李想透露,理想汽车即将发布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MindVLA,该架构将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和行为智能融为一体,使自动驾驶系统具备感知、思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与此同时,传统车企也在加速自研步伐。上汽集团推出的“银河”全栈智能车解决方案已迭代至3.0版本,支持L3级自动驾驶,并致力于降低成本。吉利汽车则宣布其自研的大模型与DeepSeek-R1深度融合,旨在提升车辆智能化系统的用户意图理解能力。
面对车企自研潮的冲击,供应商也在积极调整策略。黑芝麻智能CMO杨宇欣表示,供应商应发挥芯片能力,完善底层软件和工具链,以赋能车企自研算法。卓驭科技AI首席技术官陈晓智则强调,供应商需坚持灵活多元的合作模式,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以满足不同车企的需求。
速腾聚创CEO邱纯潮指出,在硬件核心部件领域,激光雷达行业的竞争已演变为芯片技术能力的比拼。他认为,企业应基于成熟技术平台进行定制化开发,以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并根据产品利润空间和规模化量产条件,决定是否自研。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的现场,与会者围绕车企自研与供应商协同的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一变革不仅关乎企业的未来发展,更将深刻影响整个汽车产业的格局。
随着技术自研的深入推进,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推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然而,这一变革也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何在保持技术独立性的同时,实现与供应商的深度协同,成为车企必须面对的问题。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成熟,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模式将更加多样化,共同推动汽车产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