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法两国在快时尚领域的贸易议题上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法国计划实施一项针对快时尚的法案,该法案提议对每件服装征收最高达10欧元(约合10.83美元)的罚款,并全面禁止此类产品的广告宣传,旨在2030年前达成环保目标。
这一法案在法国国民议会已获得通过,预计将于5月送交进一步审查。此举引发了中方的担忧,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电子商务巨头如Shein和Temu可能会受到不成比例的影响,而国际知名品牌如Zara和H&M则不受该法案约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的首席教授陈进指出,该法案实质上是打着环保旗号的贸易保护主义,意在打压中国新兴的快时尚企业。他强调,全球贸易竞争的格局已发生变化,中国产品在技术、质量和价格方面均取得了显著优势,因此贸易争端日益增多。陈教授批评称,法国单方面采取的保护措施严重违背了世贸组织所倡导的自由竞争和贸易原则。
近年来,Shein和Temu等平台在法国市场迅速崛起,成为消费者热捧的品牌。根据购物应用Joko的研究数据,Shein在2024年超越了长期领先的Vinted,成为法国购买量最大的品牌。同时,Temu的销售额也实现了同比178%的惊人增长。这两家公司目前在法国处理的包裹数量甚至超过了电商巨头亚马逊。
尽管法国行业组织对快时尚企业对本土企业构成的竞争压力表示担忧,但Shein等快时尚品牌强调其按需供应链模式有效减少了浪费。Shein指出,其未售出库存保持在个位数低水平,而传统零售商的库存过剩率往往高达40%。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报告也支持了这一点,指出敏捷的供应链能帮助时尚公司平衡供需,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本效率,并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惠及消费者。
面对法国的法案,陈进教授呼吁,如果中国公司受到不公平待遇,中方必须坚决反对,企业应积极捍卫自身权益并作出相应回应。他强调,法国立法者应维护多边贸易规则,尊重世贸组织的权威,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陈教授进一步指出,中国致力于维护多边体系,并希望在世贸组织框架内解决问题,但如果无法达成合理解决方案,中方不排除采取贸易反制措施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的反应可能会对法国的出口产生影响,特别是考虑到法国在中国市场的出口增长迅速。法国的奢侈品行业,包括LVMH和迪卡侬等品牌,在中国市场享有稳定的市场准入,并从中受益匪浅。自2021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法国化妆品的全球最大出口市场,法国也已成为中国在全球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以迪卡侬为例,该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额达亿元人民币,将中国市场视为其全球战略的关键支柱。2023年,LVMH集团在亚洲(不包括日本)的收入为267亿欧元,其中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专家警告称,如果法国继续对中国服装业实施有针对性的制裁,可能会引发中方的反制措施,进而影响法国奢侈品牌和其他出口产品。
实际上,中方已在此类贸易争端中展现出了迅速而有力的回应。去年,当欧盟提议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时,中国迅速对欧盟白兰地实施了反倾销措施,要求进口商缴纳超过销售价值30%的保证金。这一举措显示了中方在贸易争端中的决心和能力。
随着中法两国在快时尚领域的贸易争端持续发酵,双方如何平衡环保与贸易自由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维护各自利益的同时避免全面的贸易冲突,将成为未来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