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集团在2024年的财务表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家曾依赖两大合资品牌稳坐利润高峰的汽车巨头,如今正面临严峻考验。
根据最新财报,广汽集团去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67.98亿元,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17.05%。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至8.24亿元,降幅高达81.4%,相较于上年同期的44.29亿元,显得尤为惨淡。其毛利率也已滑落至历史低点,仅为5.8%。更为严峻的是,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广汽的归母净利润转为亏损,达到了43.51亿元,同比暴跌221.8%,这是广汽20年来的首次亏损。
与同行相比,广汽的业绩更是相形见绌。吉利、长城、比亚迪等车企近期发布的业绩报告均表现亮丽,而广汽的这份成绩单则显得格外刺眼。
广汽集团将业绩的大幅下滑归因于汽车行业价格竞争加剧、市场格局的快速变化等多重因素。销量数据同样不容乐观,广汽集团全年汽车销量达到200.31万辆,但同比下降了20.04%,旗下各大品牌销量几乎全面下滑。
作为曾经的利润支柱,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两大合资品牌在2024年的销量也再次下滑。广汽丰田全年销量为73.8万辆,同比下跌22.3%;广汽本田则售出47.1万辆,同比跌幅达到26.5%。两家合资品牌的总收入为1778亿元,同比下降27.8%。
在自主品牌方面,广汽传祺虽然全年交付了41.5万辆汽车,同比微增2%,但增长势头并不强劲。而广汽寄予厚望的新能源品牌埃安,去年全年交付量为37.5万辆,同比下降了21.9%。
然而,广汽在出海业务方面表现抢眼。2024年,广汽出口了12.7万辆汽车,同比增长67.6%,其中自主品牌出口量首次突破10万辆,同比大涨92.3%,占出口总量的83%。这一亮点有望成为广汽集团未来的新增长点。
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下,合资品牌的红利迅速消退,而自主品牌尚难以独当一面。面对极度内卷的市场竞争,广汽等车企的转型之路显得尤为艰难。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广汽集团依然定下了2025年销量增长15%的目标。除了电动化转型,广汽的信心还来自于其智能化战略。广汽集团的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智能驾驶水平稳居中国第一阵营,到2027年,其产品的智能驾驶水平和研发能力将进入全球第一阵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广汽集团不断升级其智能驾驶技术。2025年3月,广汽宣布其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已迭代至6.0版本,并正式升级为星灵智行品牌。同时,广汽推出了从L2到L4级的五大智能驾驶产品平台,算力覆盖70-2000TOPS。
在具体功能方面,基础版的G100可实现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和城区通勤领航,G300则支持城区领航辅助驾驶,并实现全场景D2D功能。而G700则结合VLM技术,实现了从车位到车位的全自动驾驶。广汽还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量产并上市销售全国首款L3自动驾驶乘用车。
在方案落地方面,广汽传祺和埃安定位为智能驾驶的普及者,旗下全系产品均搭载智能驾驶和自动泊车功能,主流车型更是全部搭载高阶智能驾驶功能。而广汽昊铂则定位为智能驾驶的引领者,旗下全系产品标配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新推出的产品将全系标配城区导航驾驶辅助系统。
然而,2025年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比亚迪、奇瑞、吉利等头部车企已全面加入智能驾驶普及战。例如,奇瑞宣布将在2025年内推出超过30款高阶智能驾驶产品,而比亚迪更是将其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标配至旗下所有车型,甚至连售价仅为7.88万的海鸥智驾版也具备无图高快领航辅助、代客泊车等高阶功能。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广汽各品牌也在加速落地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开始全面应战。3月30日,广汽传祺宣布旗下首款搭载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SUV——传祺向往S7正式上市。新车广汽昊铂HL也将搭载基于端到端架构的昊铂NDA4.0城市领航高阶智能驾驶方案量产上市。
广汽集团还投资15亿元设立了“华望汽车”,计划推出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首款产品将定位于30万元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预计2025年内将推出三款全新产品,并搭载华为乾崑智能驾驶、鸿蒙智能座舱及智能车控解决方案。
在合资品牌方面,广汽丰田的首款纯电SUV铂智3X已上市,将激光雷达高阶智能驾驶的价格首次打入14万级市场,拉响了合资品牌电车高阶智能驾驶普及的战火。而广汽本田则加速电动智能化转型,其全新纯电品牌的首款车型也即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