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智能驾驶安全边界何在?小米事故敲响行业警钟

时间:2025-04-02 21:59:46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3月29日晚,安徽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辆小米SU7标准版汽车在行驶中遭遇不测,导致3人不幸丧生。这起事故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针对车辆当时所启用的NOA(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安全性展开了热烈讨论。

据小米汽车官方公布的信息,事故发生前,该车辆正以每小时116公里的速度在NOA模式下行驶。然而,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原本的车道被路障封闭,车辆被引导至逆向车道行驶。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后,及时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了车辆控制权,进入人工驾驶状态,但车辆最终还是与隔离带的水泥桩发生了碰撞,碰撞前的时速约为每小时97公里。

事故发生后,汽车行业内外对此高度关注。4月1日,多个与“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相关的词条登上了微博热搜,港股“小米集团”的股价也因此受到影响,午后出现大幅下跌。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志超指出,目前仍有诸多疑点需要进一步探究,例如车辆的AEB(自动紧急制动)是否启动、遇难者家属反映的“事故后车内人员无法打开车门”是否属实,以及车辆碰撞后是否发生了电池爆燃等问题。

此次事故不仅引发了公众对小米汽车的质疑,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性。一位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车主马良(化名)表示,最近他在观看各大车企的发布会时,发现有关智能驾驶的宣传铺天盖地,但道路交通的现实情况却远比宣传中的复杂。他拿出自己的新车产品手册,上面明确写着:“ADS(智能驾驶)无法完全应对在驾驶过程中因交通、路况、天气等环境变化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驾驶员始终是驾驶车辆行为的完全责任人,承担安全驾驶的全部责任。”

事实上,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车企将智能驾驶作为产品的核心卖点之一,并在发布会上进行大肆宣传。小米汽车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今年年初,小米汽车宣布其端到端全场景智能驾驶功能正式开启全量推送,实现了从车位到车位的“全程0接管”体验。雷军在直播中亲自演示了小米汽车从地下车库到工厂车位的全过程,展示了其智能驾驶技术的实力。

然而,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却不容忽视。在此次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件中,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而改道至逆向车道,这与小米汽车智能驾驶的宣传存在明显不符,成为消费者质疑的关键所在。部分车企在宣传智能驾驶时,往往只展示高配版车型的能力,而对低配版车型则鲜有提及,这也给消费者带来了误解。

针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刘志超表示,车企在研发和营销推广中绝不能刻意回避其能力边界。他提醒说,倘若车企、经销商和媒体一味使用夸张的语言进行宣传,却对具体功能、安全边界和事故责任划分含糊其词,那么发生恶性交通事故的概率就很难降低。因此,他呼吁车企和媒体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共同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健康发展。

同时,消费者在使用智能驾驶技术时也需要保持警惕。驾驶者应该在充分了解车辆的基本性能和智能驾驶能力的前提下,合理使用智能驾驶技术提升行车的便捷性和舒适性。而非盲目相信企业和媒体的营销话术,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置于危险之中。

行业主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以及车企、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等各方也需要共同努力,加强智能驾驶技术的科普和安全驾驶行为的规范。通过共同努力,让智能驾驶技术真正服务于人们的出行安全和生活质量提升。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