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这一曾被视为智能手机未来形态的革新设计,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同比下滑近10%,全年出货量增速也出现了自问世以来的首次下滑。这一趋势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与深思。
自2019年三星Galaxy Fold面世以来,折叠屏手机迅速成为各大手机厂商的角逐焦点。华为、小米、vivo、OPPO等品牌纷纷入局,折叠屏手机市场在短时间内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据IDC统计,2023年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出货量高达680万台,同比增长114%。然而,在看似繁荣的市场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折叠屏手机市场的逐渐成熟,消费者对其的期待值也在不断攀升。然而,现实却是,尽管折叠屏手机在形态上有所创新,但在核心使用场景上并未带来显著提升。用户在日常使用中,仍然主要围绕“刷视频、拍照、社交”等传统场景,折叠屏手机的独特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展现。硬件上的短板,如铰链寿命、屏幕折痕、整机厚度与重量等问题,也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更为关键的是,折叠屏手机的应用适配问题迟迟未能得到系统性解决。尽管谷歌推出了首款折叠屏手机Pixel Fold,但并未能带动市场大盘,应用适配依然处于品牌厂商“各自为战”的状态。这导致用户在使用折叠屏手机时,常常遇到界面排布混乱、菜单排列不符合直板屏逻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手机厂商开始主动压缩利润空间,推动折叠屏手机价格下探。然而,价格的下降并未带来用户的爆发式增长。在2024年“双11”期间,折叠屏手机的销量增速甚至落后于直板旗舰手机。这表明,在同价位段,用户更倾向于购买配置更均衡、系统更成熟的非折叠旗舰手机。
面对市场的压力,手机厂商的策略也开始出现分化。一些厂商开始重新审视折叠屏产品线,对“小折叠”兴趣降低,但仍然维持横向折叠产品的更新。而另一些厂商则坚持双线作战,同时更新大小折叠屏产品。华为则希望通过形态创新来实现突围,推出了三折叠以及“阔折叠”等多种形态。
折叠屏手机厂商还在积极寻找第二增长点。例如,与手写笔结合形成“平板+记事本”模式,面向女性用户推出轻薄且兼具装饰属性的“时尚小折叠”,以及主打商务办公等应用场景。然而,这些尝试能否成功,还需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如今,折叠屏手机市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手机厂商不仅需要不断创新形态设计,更需要围绕用户需求重构产品定义。只有提供新的使用逻辑和日常角色,折叠屏手机才能真正赢得用户的青睐与信任。